Δ近日,在国际空间站(ISS)工作的三名航天员乘坐的联盟号太空舱降落在哈萨克斯坦的一个偏远地区。
近日,在国际空间站(ISS)工作的三名航天员如期完成任务返回地球。此时正是新冠肺炎全球蔓延之际,航天员归来后还要进行隔离。事实上,他们在太空已经历过两百多天超长时间的“隔离”。其中一位美国航天员杰西卡·梅厄认为,太空“隔离”比在地球隔离更容易,果真如此?在航天员训练中,是如何训练适应隔离孤独的?围绕这些问题,读创/深圳商报记者今天采访了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的潘占春。
“航天员在太空上本身处于隔离状态,与地球人隔离。”潘占春介绍说,空间站完全是一个密闭的狭小空间,不过这是一个宜居的环境,让航天员即便是隔离状态下,依然可以舒适地执行工作任务。舱内完全密闭,本身没有细菌、病毒干扰,氧浓度、压力控制、温湿度控制等,均处于最适宜人生存的状态。此外,空间站都有防辐射保温材料,可以抵抗宇宙各种射线对航天员身体的伤害。这种宜居环境保证了航天员不会出现感冒发烧等地球上的常见病。此外,航天员一般是几个人同时在空间站,作为团队“隔离”,也不容易感到孤独。
事实上,“隔离”是航天员日常训练的一部分。潘占春表示,航天员的工作中有两种隔离,一是临近执行任务前,按规定进行隔离以保证身体健康。二是返回地球后进行隔离,以帮助航天员恢复身体机能。隔离分有不同等级,防止发生交叉感染造成非战斗性减员。
Δ在空间站,航天员处于隔离状态,与地球人隔离。
“即使是隔离状态下,航天员也很少会感到孤独,因为他们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潘占春介绍,航天员在隔离期间依然忙着工作、训练、考核,始终处于忙碌状态。
和普通人的想象不同,航天员基本不需要特别的心理训练。潘占春表示,因为在选拔过程当中,就对航天员进行比较全面的心理测评,被选拔出来的航天员,本身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虽然与正常人的日常相比,航天员的训练显得有些无聊,也少了很多正常娱乐,但航天员本身有着超强的责任感,为了航天事业的发展彰显非凡担当,也从不埋怨。
不过,潘占春透露,航天员也有特殊隔离训练——长达72个小时的剥夺睡眠训练,这非常考验人。在完全密闭的空间里,没有任何杂音。给你钟表,让你在知道时间的情况下,持续执行工作任务。这不光是孤独的隔离,还长时剥夺睡眠,是为了考研航天员心理素质的稳定性。而“通关”成功的要诀只有两个字——坚持。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陈伊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