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发布24项未来城市场景试验清单,助力数字城区高质量发展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明铭 方慕冰
2021-08-20 08:25
摘要

龙华区在全市率先提出“全域未来城市场景试验”,本次发布八大主题24项场景试验清单,内容丰富,未来可期!

龙华区搭建数字孪生试点场景,将各部门现有数据与城市现状数据完美融合,在平台上承载各类数字应用,让数字渗透进城市的脉络。

从深圳北站高铁站下了车,只需轻轻点触屏幕,一杯无人配送的咖啡由机器人“小哥”送到手边;在大浪时尚小镇逛街,不需要脱穿试衣,站在体感试衣镜前,分分钟就能试穿多套衣服,体验衣服真实的上身效果;戴上VR眼镜,在观澜文化小镇可以尽情探索线上云游,全息再现历史事件等新场景……随着数字龙华的推进,这些未来城市场景将一一在龙华全域实现。

“未来城市”愿景美好,如何一一实现呢?放眼全球,提出未来城市概念的不在少数,但离目标的距离都比较遥远,龙华区如何在3年内将规划落地,为未来城市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为贯彻落实“数字龙华”发展战略,龙华区在全市率先提出“全域未来城市场景试验”,本次发布八大主题24项场景试验清单,内容丰富,未来可期!

在深刻把握数字化发展带来的生产方式转型、经济结构重塑、生活方式转变和治理方式变革的历史大势的基础上,龙华区紧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机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强化人的体验、城的融合、产的协同,着力提升城区数字化发展能力,全方面赋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鹏城智能体”“数字中国”的龙华样板。

发布场景试验清单,开展全域未来城市场景试验

场景试验是新技术、新产品迭代升级与示范应用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未来城市美好图景的重要途径。

自去年以来,为贯彻落实“数字龙华”发展战略,龙华在全市率先提出“全域未来城市场景试验”——以人的需求为核心,以切实解决民生痛点堵点为导向,聚焦人城产融合发展,通过滚动式发布未来城市场景试验清单,面向全球揭榜挂帅,将部门、公众需求与企业技术供给有机链接,以提供场地支持、数据支持、小规模测试等方式,为新技术应用、新产品链接、商业模式迭代提供广阔试验土壤,吸引一批优秀的、行业领先的未来城市应用场景方案解决商集聚龙华、深耕龙华,努力将龙华打造成全球颠覆性技术竞技场、未来城市场景试验田和美好生活展示窗。

本次发布龙华区未来城市场景试验清单,共包含数字孪生试点场景、未来交通场景、未来生活场景、城中村综合治理场景、未来时尚场景、未来文旅场景、未来生态场景、未来办公园区场景八大类共24个子场景。

目前,隔离酒店防跌倒监测场景、未来办公综合示范场景2项已建成。隔离酒店防跌倒监测场景依托大浪街道凯里亚德酒店、龙华街道维也纳中心店、观湖街道维也纳观澜大道店、观澜街道成泰酒店,通过布控防跌倒监测设备,对意外状况进行及时防护与预警,解决隔离酒店住户独处发生意外等情况。未来办公综合示范场景依托区委大院、龙投控办公大楼,通过在办公区域设置智能迎宾、智能保洁、智能安防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植入自动泊车系统、都市农业等场景,提高办公效率、优化办公环境。

此外,龙华城市客厅、深圳北站未来公园、龙华大道智能网联及无人驾驶示范应用场景、白石龙数字化红色文化展馆等场景正加快推进。

“我们坚持以‘需求清单’、小规模试验模式,构建场景矩阵,提供试验场地,鼓励更多试验方案解决商及技术团队在龙华测试承压、场景试验、优化技术、锚定方向,为新技术应用、新产品链接、商业模式迭代提供机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龙华区将作为最新试验场和最优应用场,积极在安全、教育、养老等民生关注的重点领域形成场景应用,让每一个“城市细胞”都焕发出活力。

完善顶层设计,搭建数字城区“2+4+N”整体架构

丰富的场景试验背后,是数字化转型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生活、城市治理等方面通过数字重构相互协同,将充分释放数字化蕴含的能量,让城市更聪明智慧。

构建聪明智慧的城市,顶层设计最关键。对此,龙华区编制数字城区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数字城区建设思路与总体框架,成立数字城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专班工作机制,强化数字城区工作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力量,广泛开展政企研等各方调研对接,探索建立数字城区生态。

“我们聚焦民生‘七优’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紧扣‘城市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的发展主线,加快实施数字城区‘2+4+N’整体架构,实现平台能力和应用能力可成长、可扩充,建成面向未来的数字城区体系架构。”相关负责人解释,“2类基础设施”即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4个数字平台”即各类海量数据汇聚、融合、管理、共享、分析挖掘的基础支撑,包含数据中台、物联感知平台、智能运算能力平台、数字孪生城市平台;“N个数字应用”即以建立统一开放的应用体系,为城市运行及民生领域提供N个应用支撑。

同时,聚焦数字基础设施、数字赋能底座及数字应用等方面,梳理形成40项项目,并细化了项目建设路线图、时间表、责任分工。

随着数字龙华的不断深入,数字人才成为创新驱动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为夯实智力支撑,龙华区将筹建未来城市研究院,打造数字城区建设政产学研共同体,负责数字城区、数字孪生建设路径等方面的研究,成立智库及技术联盟,汇聚产学研各界优势资源,筹备成立新技术评审委员会,助推场景遴选、科技导入与成果转化,在龙华生根发芽,并推动研究成果落地应用,靶向问诊、顶层设计,为龙华区数字城区建设提供全方位智力支撑。

“全区一盘棋”,搭建互相连通的数字孪生平台

短短数年,数字孪生从一个技术概念,演变成一种新转型路径、新变革动力。数字孪生城市正在成为智慧城市的升级版和必选项。它赋予实体城市新的互联网基因——通过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使不可见的城市隐形秩序显性化,城市肌体每个毛细血管的一举一动尽在掌握中。

龙华区的数字孪生试点平台设在深圳北站片区,旨在构建数字空间基础设施,复用市空间数字平台、区智慧龙华平台成果,融合全空间三维模型,链接天、空、地立体化感知网络,集成融合多源异构的城市运行数据,为民生“七优”、空间优化和城市安全提供一体化支撑。

深圳北站中心公园未来公园场景,通过人工智能、物联感知、碳中和、空间信息技术集成,打造龙华城市之窗、友好公共空间范本。

目前,数字孪生平台模块方面,已完成龙华区实景三维MESH模型成果集成,实现遥感影像数据、历史城市规划设计报建方案、地楼房空间数据及企业空间数据等多源数据融合;精准识城模块方面,完成街景视频融合接口等物联感知数据接入,推动完成人口空间分布、流动分布及产业分布特征分析;精准营城模块方面,完成北站片区范围内建筑物单体化建模及北站综合体室内建模,实现城市更新报建、城市空间设计等城市规建管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基于地下管网三维化融合展示实现城市安全管理应用。

未来已来,数字城区将如何运转?数字将如何渗透进城市的脉络?

沿着深圳中轴望去,北站国际商务区将建成约10平方公里高精度三维实景单体化建模,实现地、楼、房、权、人等要素数据深度融合,推动在综合管理、消防管控、人流疏散、地下管网监测等重点应用场景先行先试。九龙山数字城重点打造立体空间分层出让、数字能源建设和数字园区等数字孪生场景应用。鹭湖中心城加快建设CIM平台,实现对鹭湖内包括科技馆、图书馆、综合医院等重点单位、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的智能化、动态化监控,增强鹭湖中心城全域主动管控、事件联动处理、资源远程调度的能力。龙华国际商圈加快数字城区平台建设,建成三维实景模型,实现用地功能核查、公共配套核查等方面应用,提升城市更新项目的建筑方案辅助审核和决策水平。观澜文化小镇探索利用VR虚拟现实、3D影像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新体验。大浪时尚小镇加快依托数字孪生平台,探索时尚产业在设计、制造、销售等全生命周期环节的示范应用,实现时尚人才与企业的精准招商。

设立数字运营平台,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

数字城市的建设就是要推动资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数字资产价值最大化。其中,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可忽视。

“数字城区从规划、建设到运营,需要由专业化的公司主导,激活数据资产价值。”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一方面将设立数字城区运营平台公司,由其承担数字城区建设、数字资产运营、数字产业孵化等重点任务。另一方面,委托专业公司形成全区数字城区建设方案,由各部门分领域推进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如加紧推进道路方面的物联网终端建设,推进楼宇方面的物联网终端建设、物联网网络、5G通信建设,推进龙华区数据资源目录设计规范与数据安全建设,推进建构筑物通信建设、智慧工地建设等。目前,“数字城区”建设的主要难题是不同参与主体各自为政,对数字城市的认识不一致,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未能建成统一的底层架构体系,甚至相互间系统不兼容,导致数据流动性差,难以共享。

针对这个问题,下一步,龙华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建立灵活便捷、专业多样的数字城区推进机制。发挥区属国企的主体作用,探索设立数字运营平台公司,主要承担数字城区建设、数字资产运营、数字产业孵化等重点任务。还要吸引支持龙华本地企业建设数字城区基础设施、装备、软件、泛在感知系统等,打造数字城区龙华品牌。此外,需搭建开放创新平台,鼓励“政行企校研”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将政府政策信息、产业集聚导向、企业支持资源、科研服务力量融合汇聚,形成数字生态。

城市即秀场,只要你有想法、有先进技术或先进解决方案,诚邀您报名参与,全域开放试验,场景验证技术,引八方力量,共筑未来城市!

解锁未来城市场景

从衣食住行感受智能数字另类体验

你眼里的未来城市是什么样的?是川流不息的繁荣街景,地下数亿万条管道的盘根错节,还是鳞次栉比的高楼林立,是自动驾驶汽车自由穿行?……实际上,未来城市远远地超出我们的想象。

目前,新一代信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网络空间和物理世界融合发展的趋向日渐显著,数字孪生技术应运而生。随着数字孪生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不断深入运用,龙华区也在交通、生活、时尚等领域开展场景试验,以清单式、项目化推进的方式,逐步改变城市管理、城市服务和城市生活方式,使龙华更便捷、更舒适、更高效。

未来,通过建设超高层无人机停机坪、标准层交互终端等城市新部件,实现商户、住户之间无缝衔接的末端商品配送。

打造科学、精细、安全、畅达的“未来城市之芯”

场景试验清单提出,在北站国际商务片区设置数字孪生试点场景,构建科学运转、安全高效的整体“智”治场景。探索建立数据多维融合、可推演可复盘、以数据推动城市决策的治理新场景,实现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到运营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研判、精密智控和精细服务,整体打造决策更科学、管理更精细、出行更安全、信息更畅达的“未来城市之芯”。

在构建现代化的城市规建管运一体化管理场景的同时,龙华区也着力打造安全、有序、和谐、美丽的城中村综合治理场景。围绕民众最为关切的民生痛点,运用新技术充分治理城中村消防隐患多、乱停车、乱充电、高空抛物等治理顽疾,推动老旧城区焕发新活力。

“城中村重点危险区域如楼顶、楼道、人工湖等,存在一定监控盲区,而现有物业管理手段难以做到对事件的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对于初期火灾、入户盗窃、肢体冲突等存在发现处置不及时的问题。”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视频探头对电瓶车进入电梯、高空抛物、消防通道占用等低频高危事件难以做到自动感知,大量的监控视频往往需要靠人力进行取证,效率低下,亟须智慧化手段提升城中村综合治理能力。

对此,通过智能化设施设备与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及平台,大浪街道元芬微棠社区在基础物业管理、客户服务上与有关部门实现互联互通,实现对低频高危事件的感知,提高治安巡逻、日常保洁、垃圾清运等管理人员效率及实时检核,打造一个安全、高效的居住社区。

打造有温度、活力、内涵的未来城市“慢谷”

衣食住行,衣在首位。未来,龙华区将打造时尚前卫、品牌荟萃、创意云集的数字时尚新场景。构建云上可看、可感、可体验的时尚新场景,搭建时尚交流云平台,推出世界级时尚云产品,探索线上观秀、智能穿戴、AR试衣等多元化时尚新场景,打造“中国数字时尚第一街”和“世界级时尚秀场”。

在构建温馨和谐、精致舒适、绿色安全的居家生活场景方面,则从人的需求出发,推动日常起居更舒适、家庭活动更多元、居家养老更贴心,重新定义未来生活空间的深度、广度,打造快节奏城市生活中有温度、有活力、有内涵的未来城市“慢谷”。

在不远的未来,将利用5G、AI、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及科技,结合适老化改造、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照护机器人、智能健康检测设备等产品,为未来城市的长者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智慧照护、智能评估、智能诊疗、数字社交等实时、快捷、高效、物联化、智能化的服务,使用智能看护系统、智能化设备及智慧养老服务系统,为各类社区居家养老长者提供智能颐养生活示范场景。

在未来生活中,交通方面打造车聪明、路智慧、人舒适的未来交通场景。具体而言,就是构建路况感知、交通堵点治理等智能交通管理场景,依托自动驾驶、无人机配送、智慧物流、智能停车等未来交通新场景,打造人畅其行、车畅其道、物畅其流的陆空立体协同智慧交通体验区。

打造科技生态融合的城市友好公共空间范本

在未来城市工作状态如何?智能办公机器人、无人机文件配送将成为现实,智能迎宾、保洁、安防机器人一应俱全,大量重复性工作将不再是困扰。

龙华区致力于打造高效、智能、便民、舒适的未来办公园区场景。深入推进智能机器人、无人机配送、VR全景直播等未来办公新应用,营造绿色、低碳、共享、和谐的办公环境,让办公楼更高效率、更加智能、更富人情味。

文旅场景因为数字赋能更加丰富。在全方位、多视角、跨时空的数字文化场景中,推动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数字创意深度融合、线上云游与线下体验紧密互动,建设创意设计虚拟博物馆,探索线上云游、文创DIY、全息再现历史事件等新场景,营造过去、现在、未来时空交错、虚实交互的数字文化体验。

目前,国内传统公园体验业态不足,主题选择雷同,公共空间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到位,人群聚集空间单一,互动体验感不强,对游客吸引力不够是普遍痛点。

在未来的龙华中,将通过人工智能、传感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空间信息技术的集成,建设公共服务新场景、城市新交流空间、公共健康互动新场景、智慧生态体验空间、城市活力新时空等未来公园场景,打造科技与生态相融合的沉浸式体验公园、城市友好公共空间范本。

水清岸绿、和谐共享、绿色低碳的未来生态场景将成为现实。深入推进智能监测预警、弹性雨洪管理等生态治理新模式,营造人与景趣味交互的现代公园体验,探索氢电自行车、低碳酒店等新能源应用试点,打造更智能、更环保、更亲民的“三生共融”环境。

(原标题《龙华区发布24项未来城市场景试验清单,助力数字城区高质量发展》)

编辑 特区报-连博审读 韩绍俊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冻结)李林夕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明铭 方慕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