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来故宫“文物医院”现场看怎么修文物
孟迷 杨媚/文 何龙 齐洁爽/图
2016-11-11 02:31

今年,一部名叫《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三集纪录片在网络疯传。在一片叫好声中,该片被制作成大电影,并将于12月16日登陆全国院线。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在这部电影里,没有明星,只有工匠,日复一日地用双手复原着人类的伟大历史。”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本次博物馆高级别论坛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来自全世界的博物馆专家们介绍了故宫在修复文物方面作出的努力。

用年轻的视角走进古老的故宫,《我在故宫修文物》真实记录了故宫的“文物医生”和他们的“文物复活术”,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该剧的成功代表着工匠精神受到了公众的关注并引发了共鸣与思考,这种工匠精神正是故宫精神的一部分,是一代代故宫人积累和传承下来的。”

据单霁翔透露,纪录片播出后文物修复的“人气”明显提升,故宫今年吸引到1.5万人报名来从事这项工作,而故宫一年只招收20名相关人才。

单霁翔在会上展示文物修复技艺

单霁翔在会上展示文物修复技艺

有了“文物医生”,怎能没有“文物医院”?

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故宫于2014年底启动建设“故宫文物医院”,并将于今年12月26日起作为常规展览场馆向公众开放。据悉,这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文物修复中心。“我们要让文物修复大师走到台前,让百姓走近文物修复;只有文物被修复了,故宫才能呈现更多展品。”

据单霁翔透露,之所以取名为“医院”,是因为目前故宫共有180万件(套)文物藏品,需要经常保养或抢救性修复。“文物修复是科学的过程,好比患者看病,需要先建病例(鉴定朝代),进行检查(分析损害),再找医生诊断(制定详细修复方案)。”

目前,“文物医院”已配备了先进的CT机、高精度显微镜、3D打印设备、材质分析设备等,同时还加强国际合作,譬如和意大利共同建立了修复壁画的实验室,与希腊合作建立了利用激光技术保护石刻文物的实验室等。

据了解,故宫目前已向公众开放了76%的区域,并将于十年内实现开放86%的终极目标。但即便如此,故宫的藏品都无法被尽可能地展出。“我们目前每年办90个展,展出的只占故宫总藏品的0.6%;光是书画作品,要在故宫全部展一遍需要913年。”单霁翔说,故宫计划在25公里外建设一个新

博物馆,以便更好地对故宫藏品进行展示。

《我在故宫修文物》剧照

《我在故宫修文物》剧照

为提升在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方面的影响力,首个“故宫学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随后在苏州、景德镇、西安设置分院。

2016年10月29日,故宫学院深圳分院在深圳雅昌艺术中心揭牌,并将定期为珠三角及港澳台地区的文博从业人员和文化爱好者开展各类培训课程、论坛、讲座、展览,内容涉及古代建筑、文物研究与鉴赏、明清历史、文物科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诸多领域。

单霁翔表示,深圳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故宫所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深圳独有的创新性文化的结合,令人期待。

编辑 白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