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享阅读,感受节日民俗与传统文化
2021-06-12 12:30

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被称为“端阳节”,也就是我们今天的端午节。

端午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代文人墨客以端午为题,吟诗填词,记录下佳节盛况,抒发感慨,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佳作。

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中写道:“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对古代龙舟竞渡的端午传统活动有了生动的描绘。

而在苏轼的词作中:“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更是概括了北宋时主要的端午节民间习俗。

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我们一边回味着这些传诵千古的诗句,一边感受着传统节日的风貌。如果再翻阅几册关于节日文化方面的读物,享受那份温馨和愉悦,会体悟、感受到更多的传统与文化的内蕴,别有一番情趣。

本节日主题图书👇

《粽叶飘香:端午节》

《思美人:屈原传》

《安康龙舟演义》

《雅舍谈吃》

《粽叶飘香:端午节》

扫码阅读

简介: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众多说法,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然而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蒲,赛龙舟等却是沿袭下来的不变习俗。本文探究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记录它的习俗演变,有助于炎黄子孙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此刻鼻间仿佛已飘过一丝丝粽叶香气,耳边也响起了龙舟上的鼓声与呐喊……

《思美人:屈原传》

扫码阅读

简介:冉冉升起的香火是最诚挚的怀念,回望千年前的泪罗河畔,我们望见的是屈原不平坦的一生。他怆然离去,留给人们永恒的敬仰和珍贵的诗词。那悲怆之词让山河肃穆,让地无言。字字句句,镌刻在历史的书锌之上,经尽岁的洗礼,闪耀而璀璨。

《安康龙舟演义》

扫码阅读

简介:龙舟竞渡,从传统文化方面讲,不是当今意义上体育中运动之单纯的“划船比赛”。它还包含有习俗、行为象征、礼仪等较为宽泛的本义。本作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思想,以汉水流域尤其是安康龙舟竞渡为主线,以地方人文历史,自然环境,商业贸易,码头渡口,风土民俗,衣食住行等为“珍珠”贯穿其中。集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为一体。全方位,多层次,艺术地展现了生于斯,长于斯,生活息栖,勤劳勇敢的人民永不言败,团结奋进,爱国爱家爱集体的优良传统,借以弘扬拼搏、团结、爱国三大精神。

《雅舍谈吃》

扫码阅读

简介:《雅舍谈吃》为梁实秋代表散文“雅舍”系列的精选集。梁公谈吃,不仅仅是谈美食,更旁征博引,将饮食文化、故土乡情融于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时代的滋味记忆。梁实秋自嘲嘴馋,一生中写下无数谈吃的文章,这些文章带有浓浓的故土情怀,是名家谈吃中的经典作品。一代散文大师梁实秋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和记忆的味道。

在浓浓书香中过端午,我们心中多了一层对节日习俗所承载的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也多了一份对于民族底蕴骄傲和自豪,更让我们有一种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来源:光明区文化馆图书馆)

编辑 麦苗茵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