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量 | 西气东输:“中国气脉”点亮万家灯火
读特记者 方慕冰 周国和/文 李伟文 刘奥/图
2019-09-25 08:00

12280公里,西起塔里木盆地,途经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穿越“三山一原、五越一网”,一路抵达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途经16个省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使华夏大地近4亿人受益,这条“中国气脉”就是西气东输工程。

西气东输管道在宁夏中卫跨越黄河。

8月中旬,深圳特区报中国力量采访组记者走进西气东输管道公司银川管理处中卫压气站,深入了解这个最大天然气中转枢纽清管、分离、计量、调压、分输、气体分析等全过程,感受西气东输人日复一日地巡线守护,年复一年地操作、维护,用一腔热血捍卫“万里气龙”的工作日常。

“四进五出”的最大天然气枢纽

从京藏高速向西拐入定武高速,路边农田里,每隔50-100米左右,就竖有一个黄色警示牌。相隔距离更长一点,会有一座阀室,地下埋的就是输气管道。这里的巡线工人每人负责5-8公里,每天都要定时检查3次,防止第三方施工损坏管道等情况发生。

中卫压气站位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枣林村,依山傍河而建,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走进压气站,空压机在耳边“嗡嗡”地轰鸣,说话得靠吼,大口径黄色输气管道在西北蓝天的映衬下格外亮眼。

“中卫压气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天然气枢纽站,它是‘西进’的入口,其输气量占西气东输管道公司每年总输气量的70%-80%,几乎占全国天然气供应量的1/3。它的正常生产运行,直接影响着整个天然气管网供给安全。”西气东输中卫压气站站长李佳鹏介绍,目前,站内主要有4个工艺区,集西一线、西二线、西三线、中卫-贵阳联络线、西二线中靖联络线和西三线中靖联络线等6条支干线于一体,实现了“四进五出”的输气功能,各管线间可相互分输转供,形成了联络枢纽。

宁夏中卫压气站工人在监控空压机。

李佳鹏告诉记者,作为西气东输的首站,中卫压气站还负责378公里管道的巡护管理工作。整个中卫压气站共有22名员工,平均年龄34岁,团队年轻有活力,主要负责值班巡检、设备维护保养,设备预防性检修等。

冯彦军在团队中是一名“资深”的维抢修队队员了。已工作29年的他主要负责设备的维修和抢修。日常工作中,“压缩机保养时的噪音很大,冬天不供暖,穿工鞋的脚冻僵是常事”。然而,最辛苦的是突发状况的抢修工作。

那是7月21日17时35分,某集团公司在未告知情况下,进行地质勘察作业,造成西气东输二线中卫段管道受损,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发生后,西气东输管道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成立现场抢险指挥部,组织协调管道抢修工作。受损管道距离西气东输中卫压气站1.4公里,现场情况复杂,经专家组详细论证,决定采用换管方式进行抢修。

“接到险情通知后,我们立刻进行现场布控、作业坑开挖,管道防腐层剥离及天然气浓度检测。”冯彦军记得,面对高温酷暑,参加抢修的21名队员没日没夜地干,“副队长三天三夜没合眼”。最终,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抢险任务,保障了下游供气安全。

黄河岸边守护能源大动脉

对于能源工程而言,安全是重中之重,西气东输尤其如此。

长达上万公里的管线干道要穿越各种复杂地形,时刻面临着突发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威胁,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事故。因此,输气管道日常安全是最重要的。

李佳鹏告诉记者,仅在宁夏,输气管道就要穿越沙漠、山区、高原、平原、河流、草原等多种复杂地形。为此,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严密的安保措施,除了用高科技手段全程监控外,每一段管道都有巡线员每天巡检,中卫沙坡头穿越黄河的管道有宁夏武警中队重兵保卫。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西气东输管道公司银川管理处还积极与管道沿线的地方政府、农户、企业等密切联系,建立了通报协调机制。

“中国力量”采访组记者深入宁夏中卫压气站采访。

“管道卫士”们如何守卫西气东输主管线,跨越黄河保能源命脉?

黄河、戈壁、沙漠中,有两座属于中队的小小营地隔河相望,门口红色的安全计时牌上表明,已连续保持安全稳定13367天。宁夏武警中队中卫支队指导员鄢海涛已在这守卫了3年。“刚来的时候很不适应,环境太恶劣了,中队距离市区30多公里,道路崎岖,山大沟深,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外出要穿越近两公里的沙漠,绕道至公路上乘车。”

“夏天似蒸笼,冬天似冰窖。白天瞅浪花,夜晚数星星。”这是中队官兵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管道通上海,哨位连北京”则描述了中队执勤任务的重要与特殊。

艰苦和寂寞中,鄢海涛坚持了下来。“平时的工作主要是巡逻站岗,岗哨24小时都要有人驻守,每个月和黄河对岸的营区换一次岗,每周休息4小时。”他还记得,2016年冬天,由于天气干燥,树枝干草堆积,附近务工的农民不慎点燃了草堆,火焰很大,全中队的人都出动灭火,确保了管道安全畅通。

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 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

时间回溯到2000年2月,西气东输工程正式启动,2001年9月试验段开工。2002年7月4日管道全线开工,2003年10月1日东段管道(陕西靖边-上海)建成投产,2004年1月1日向上海商业供气。

西气东输工程规模宏大,无论是管道长度、口径,还是输气压力、输气规模,在国内都首屈一指、世界少见,工程概算总投资463亿元。参加工程设计、采办、施工、制造、运输、技术服务、后勤保障等队伍达到377家,工程建设高峰时,直接参加工程建设的员工近3万人。

回想西气东输从决策酝酿到战略实施,从资源落实到市场开发,从难点试验到技术突破,从开工建设到商业供气的全过程,西气东输管道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张文新不无感叹,“建设这样规模宏大的工程,在我国管道建设史上是第一次,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管理上、技术上都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每一个环节都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西气东输管道自西向东途经10个省市自治区、139个县区市,穿越戈壁、沙漠、黄土塬、山地、平原、水网等地形地貌,其复杂程度堪称世界之最,施工难度极大。其中,穿越了太行山、吕梁山、太岳山和湿陷性黄土塬,三次穿跨越黄河,一次穿越长江、淮河和江南水网。穿越中型河流107条、陆上隧道16条、大型黄土塬崾岘74座。此外,还经过多个自然保护区、环境敏感地区以及众多的文物古迹。

“管道工程牵涉多个省份及诸多部门,协调工作量很大,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比如,西气东输要经过的地方很多已有铁路了,管线要从铁路底下钻过去,需要铁道部同意。同样,穿越公路要征得交通部同意,穿越黄河、长江等河流要征得水利部同意,占用林地要林业部同意。”张文新告诉记者,西气东输工程要三次穿越黄河──两次要从河底下穿过去。黄河是游动的,在郑州的黄河河道有20多公里宽,要用五段顶压法穿越。这种方法是打五口沉井下去,在井下把管子顶推过去,从下一个井冒上来,再从第二口井往下一个井顶推,需要多部门互相配合。“比如小浪底调沙调水了,如果没有通知施工人员,这口井就被冲掉了。”

清洁能源进入千家万户

记者在张文新的办公室看到,西气东输二线广东省境内管线走向图显示,自北而来的西气东输二线从韶关进入广东,包括一主干线两支干线,管线走向呈现一个大大的“人”字。

2012年8月,西气东输二线正式向深圳供气,深圳市天然气高压输配系统工程同时投产,这标志着深圳自此初步形成了天然气“多气源、一张网、互联互通、功能互补”的供应保障格局。

西气东输二线向深圳市输送天然气以来,年输气量逐年增加,从最初的每年4.5亿立方米增至2018年的13.1亿立方米。截至2019年8月26日,西气东输工程已累计向深圳市输送清洁高效的天然气约69.98亿立方米,确保了深圳市民对天然气能源的需求。

“西气东输每输送100亿立方米天然气,就可替代标煤1300万吨,相当于减少61万吨有害物质、4400万吨二氧化碳酸性气体的排放!”张文新说,西气东输对加快珠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将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同时为提高加工制造业质量和效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高效清洁能源保障,有力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2年前,距香港特别行政区25公里、距深圳市区19公里的深圳市平湖钰湖电厂经常遭到居民群众投诉,晚上露天停车,第二天车身表面就落了一层黑色油污。该电厂一直使用重油发电,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碳较多。2012年5月10日西气东输二线抵达深圳后,钰湖电厂改烧天然气,成为西气东输深圳首家油改气电厂。如今的钰湖电厂实现低氮燃烧后,二氧化硫和粉尘已实现零排放,从 “污染大户”变为“环保标兵”。

清洁能源“入港”后,年输气量也逐年增加,从开始的3.9亿立方米增至2018年的15.3亿立方米。截至2019年8月11日,西气东输工程己累计向香港特别行政区输送清洁高效的天然气约76.4亿立方米,确保了香港市民对天然气能源的需求。

【读特新闻+】

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的历史性突破

西气东输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西气东输工程在国产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运营投产后又在许多关键设备国产化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西气东输工程及应用”还荣获了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张文新告诉记者,关键设备国产化是工业自立与民族自强的必由之路。不论是轰轰烈烈的建设过程中,还是投产运营后十几年间,西气东输始终将装备国产化作为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神圣使命。

西气东输一线建设,带动了X70管线钢及钢管、热煨弯管、施工机具、装备等项目国产化,有力推动了我国冶金、机械、电力、化工、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和产业升级。

投入商业运营后,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利用自身平台,发挥政产学研用优势,组织对压缩机组及其部件、大口径球阀、调压装置及流量计及计算机等长输管道关键设备进行国产化技术攻关,通过新产品研制开发及建设应用示范工程,搭建试验平台,实现天然气长输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的目标,并在公司新建、改扩建站场大范围推广应用,大幅缩短了工期,降低了设备造价,提升了国内油气管道关键设备的保障能力,为中国制造增添了靓丽的风景线。

其中,大功率压缩机组作为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关键设备,被誉为天然气工业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天然气管道的“心脏”。为打破技术垄断与贸易壁垒,西气东输牵头开展了20兆瓦级电驱压缩机组和30兆瓦级燃驱压缩机组的国产化研制工作。通过各方协同合作,圆满完成了国家首批次7台套国产电驱机组的投运并通过新产品工业性应用鉴定,机组效率和性能参数等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国产压缩机组已在油气管道行业全面推广应用。

目前,西气东输高陵站、彭阳站、鲁山站、黄陂站、抚州站、衢州站、广州站、醴陵站以及西三线中卫站等都跳动着“中国芯”;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在西二线、西三线已累计应用超210余台,在机电领域实现了关键设备国产化的历史性突破。

【人物访谈】

“智慧管道”建设任重道远——访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文新

张文新

2000年2月,国务院批准启动西气东输工程。这项被视作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国家工程,从立项到开工到投产,只用了短短三四年时间。当时,从决策酝酿到战略实施的具体情形是怎样的?深圳特区报记者专访了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文新。

张文新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发展迅速,但能源结构很不合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煤炭在工业生产中的效能较为低下,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均高达72%。在这种形势下,调整固有的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迫在眉睫。20世纪90年代,中国石油在塔里木、鄂尔多斯、柴达木等地,先后获得了油气重大发现,建设一条横贯我国西东的能源大动脉,把西部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输送到资源匮乏的长江三角洲等东部地区,有了可靠的资源保证。

与此同时,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优势,在经济发展上先行一步,但是存在着能源相当匮乏等问题。为了更好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扭转东部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将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列为全国重点基础建设项目。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1998年10月3日,原国家计委批复同意中国石油开展西气东输项目预可行性研究。2000年3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在北京召开西气东输工程工作会议,宣布成立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2000年8月23日,国务院召开第76次总理办公会,批准西气东输工程项目正式立项,西气东输工程由此也成为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工程。

当前,是油气行业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那么,西气东输将如何进行智慧管网建设、国产化制造、创新创效成果与企业主营业务深度融合,铸造民族工业的新丰碑?

张文新告诉记者,近年来,西气东输高度重视制度创新、全员创新,成功实现综合基础管理体系提升,为技术创新夯基筑台。建设科技信息中心和计量测试中心两大创新平台,重视科研人才力量培养,按照“全数字化移交、全智能化运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目标,大力推进智能管道和智慧场站建设试点。

在管道智能运行方面,积极转变管理模式,推进集中调控、集中监视、集中巡检等区域化、电子化管理新模式,实现压缩机组远程诊断,运行管理由人为主导向系统智能转变,提升主动预控水平,实现管道业务流与信息流的融合,保证管道安全高效运行。

在智能管道建设方面,西三线闽粤支干线、定合复线等新建管道充分利用物联网和移动应用技术,实现对工程建设过程的实时视频监视、智能感知和数据采集,实现了管道建设过程的动态管控。

在智慧场站建设方面,在西二线广州压气站、醴陵压气站和西三线中段中卫联络压气站三座新建场站上开展智能化建设试点。6月底,3座智能站场建设圆满完成公司验收。

张文新表示,“智慧管道”建设任重道远。未来油气管道的发展将是管网化、多气源、多介质、多用户的,西气东输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进行管道自动化软、硬件升级,推动国产化设备试用,为智能化奠定基础;继续跟踪和完善泄漏自动报警、地质灾害提前预警、专家系统管线维护、可视应急救援等,运用技术,给天然气管道安上“云大脑”;逐步实现站场自动化,推动西气东输管道管理工作向“数据全面统一、感知交互可视、系统融合互联、供应精准匹配、预测预警可控、运行智能高效”的“智慧管网时代”迈进。

编辑 罗越

(作者:读特记者 方慕冰 周国和/文 李伟文 刘奥/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