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城市布局转变交通方式
记者 盛佳婉 通讯员 张晓谦
2016-03-03 19:25

u=2489763601,2245579259&fm=21&gp=0

深圳长期二元化体制是造成交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因,如何正视并积极解决?深圳市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薛博提出,可以通过在原特区外打造岗位集聚的区域中心、大规模轨道交通建设、调整交通方式结构等来破解这个难题。

“打破二元化,首先需要从城市功能入手,争取在原特区外形成一个岗位集聚的反磁力中心,努力促进居住与就业的流动平衡。”

薛博指出,随着近年来深圳市人口、经济的快速增长,从全市范围来看,以福田、南山、罗湖为主要就业地、以宝安、龙华、龙岗为主要居住地的职住分离特征愈来愈明显。这种高度关联、功能耦合的城市空间结构,给交通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大规模、潮汐性出行需求,再加上原特区外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薄弱,又进一步突出了交通供需不平衡、发展二元化的问题。

在薛博看来,基于现实需要的角度,原特区外在组团开发的过程中,应着力于打造一个商业发达、岗位集聚的区域中心,拉开城市的发展框架格局,调整产业结构的分布形态,努力实现居住就业的流动平衡,从交通需求的根源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我市近期在大力推动的‘东进战略’,实际上就是希望在深圳市东部门户打造一个区域中心。但从全市空间格局和区域发展实际情况来看,龙华新区当前已经形成与福田区高度耦合的功能结构,其自身优越的区位优势、基础条件,也足以构建一个联系西部、北部和东部广大区域的重要战略节点,”薛博说。

其次,需要依托大规模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解决原特区内外交通一体化联系的问题。

薛博指出,在原特区内外的地面联系道路不足,轨道交通建设一时又没跟上的情况下,有条件的市民往往倾向于个体化的交通出行方式,这也是导致关口片区的潮汐拥堵问题的重要原因。

“在地面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特区一体化发展,还需要加快推进大规模轨道交通的建设,尤其是加大对原特区外地区的覆盖力度,破除时间障碍和空间瓶颈,在组团之间的主要交通走廊提升公共交通运输方式的分担率,为跨区出行的市民群体提供稳定可靠的交通服务,”薛博说。

此外,在薛博看来,解决二元化问题,最重要的是,转变交通传统发展理念,从“关注道路畅通”转向“调整交通方式结构”。

“交通的本质是人和物的移动,我们应该意识到,改善二元化交通不平衡的核心其实是缓解人出行难的问题,而非小汽车的畅通与便捷,这也是欧美、日本等国外发达地区对于交通改善的经验总结。”

薛博指出,在原特区外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其资源利用更应该注重高效率的运输服务方式,通过源头调控和结构优化,释放路权空间,推广更集约的公共交通、更为低碳的步行和自行车。从而确立公共交通系统改善在交通二元化改善中的核心地位,并围绕得天独厚的城市和森林公园,以及职住流动平衡的工业园区,打造更有亲和力、品质更高的步行通道和自行车网络。

编辑 牧丫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