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 | 在这个展览里看懂武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读特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2019-04-21 18:39


“老武汉•新武汉:从汉口开埠到老城新生”巡展海报

由武汉美术馆、越众历史影像馆(以下简称“影像馆”)主办的“老武汉•新武汉:从汉口开埠到老城新生”巡展于4月20日在越众历史影像馆开幕。本次展览是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优秀展览巡展扶持项目。

刘寿祥 《黄鹤楼雄姿》 纸本水彩 73cm×53cm 2009年(武汉美术馆藏)

此次展出的近百件作品皆为武汉美术馆馆藏,且囊括了摄影(蛋白照片及银盐照片)、影像、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新媒体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主办方希望通过多样化、多维度的视觉呈现,让观众能够更加立体地感知武汉的文化变迁。

1890年代汉口码头 7.5cm×10.5cm 蛋白照片

该展以视觉图像来记录武汉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的变迁,用老照片及其作为互文映照的各类艺术作品一起作为老武汉的景观图像诉说这座城市在社会、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故事。

1920年代汉口江汉关有人力车 1914 银盐照片

本次展览从叙事结构上分为老武汉和新武汉两大版块。老武汉版块所展出的作品涵盖了开埠与设关以来的老武汉纪实摄影(蛋白、银盐照片)、七八十年代的老橱窗、青山工业版画以及个别描绘老武汉建筑的绘画作品,而在叙事方式上,则采取以点串线来呈现老武汉城市视觉文化变迁的过程。

B-5 厂房围墙 内心20.5cm×26.5cm 外边 24.5cm×31cm 蛋白照片

该板块又细分为设关与城市发展、商业与商业美术、工业与工业美术三个部分。其中,设关与城市发展以蛋白照片和银盐照片为主,重点记录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汉口码头、租界、外滩、汉正街、江汉关、中山大道等地标性建筑;商业与商业美术以20世纪20年代的银盐照片呈现汉口街头的小贩、江汉关的人力车再现彼时武汉繁荣的商业发展,此外还以摄于20世纪50至80年代的银盐照片和以此制作的手工模型,为观者再现那个年代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工业与工业美术则透过多张20世纪初的蛋白照片重现蛋白相纸生产厂、汉阳铁厂、扬子机器厂等工业重地,并着重以多幅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的青山工业版画诠释青山工业文明的发展。


林欣《我只是以你要的样子出现而已》NO.1布面油画 195cmx390cm 2010年

新武汉版块则以探索未来城市文化形态为主旨,分为艺术作品中老城新生景观和武汉新生的艺术形态两个部分,以多位生活或工作在武汉的艺术家为武汉创作的影像、新媒体艺术、油画、水彩、水墨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反映新时期以来的武汉城市文化视觉图像的多元化变迁。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26日。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