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都是他们演的?凝视现实、成熟审美助力老戏骨魅力“出圈”
​读特记者 张锐
2019-04-09 20:08

这个春天的电视荧屏,是老戏骨的天下!《都挺好》里的倪大红、陈瑾,《芝麻胡同》中的何冰、刘蓓,《推手》中的王劲松、戴春荣、李天柱,再到近日公布预告片的《破冰行动》中,吴刚、王劲松、任达华共挑大梁……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在如今这个“后流量”时代,“老戏骨”们强势回潮,已然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从处境尴尬到影响力“出圈”

老戏骨回归之路不疾不徐

“老戏骨”一词来自于香港方言,一般指演艺精湛的影视戏剧老演员,演什么像什么,演戏投入,一般在娱乐圈耕耘多年,德高望重并且演技深受称赞,被观众广泛熟知。然而在前些年,国产剧市场中的老戏骨们处境显得有些尴尬。他们凭借长期积累的“业务能力”和业界口碑,具有较强的国民度,甚至在不少年轻观众的心中,是一种“脸熟却叫不上名字”的存在。特别是在此前流量当道,低幼剧情取向成为主流的国产剧环境中,老戏骨们要么无戏可拍,要么客串一些毫无存在感的“爸爸妈妈”,处境可谓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然而,从2017年起,随着《人民的名义》《鸡毛飞上天》《我的前半生》《欢乐颂2》《情满四合院》《生逢灿烂的日子》等剧的热播,再加上政策导向的倾斜,一个观剧人明显感受到的事实是:演员终究还是要靠作品挺直身板。天价片酬、替身、抠图、浮夸演技等影视圈怪象,正随着泡沫的消散而不再猖狂。很少抱怨,也无粉丝“控评”待遇的老戏骨们乘着这股春风重回主流之路。这短短两年间发生的改变,十分符合观众心中老戏骨应有的场面气质:整理戏衫、理好仪容、稳步登台、不疾不徐。

今年,老戏骨们再发力。他们不需要“组织森严”的粉丝团,也无需戏外在微博与网友“套近乎”,老戏骨们在各自剧中的表现就足以破除粉丝圈层,引发国民讨论。不可否认的是,《都挺好》中倪大红一人承担了观众们大部分的喜怒哀乐,观众们在热议的同时,会惊喜的发现他在《远大前程》与赵立新、刘奕君的精彩飙戏。这边《破冰行动》中吴刚正要以禁毒局副局长正义亮相,《人民的名义》中达康书记的威严余温尚存。老戏骨们曾在一部部的口碑之作中挑起大梁,积累起丰富而立体的演技,如今他们重拾公众目光,也许在剧中并不独挑大梁,后起之秀同样演技不俗,但他们的存在依旧足够亮眼,面庞足够亲切可信。

老戏骨为何频放“大招”?

短短几年内,老戏骨们的戏路如何经历如此大的转变?

首先,让我们放眼大环境,从去年开始,收到政策和市场的双方面影响,现实主义题材以不可阻挡之势占领市场,关注现实,反思国人社会生活成为主流,让电视剧创作者们将视角由玄幻、仙侠、偶像剧等青少年偏爱的题材,转向更为成熟的现实题材。

而视角的转变,也就带来了电视剧制作的多元化,更为真实的剧情逻辑,更贴近百姓的人物,为老戏骨们提供了角色,爱情和成长不再是永恒的主题,当更为复杂选择、难以用零星形容词描述的情绪情感、曾受冷落的社会群体、以与时共振的手法表现出来,所产生的共鸣感是可以突破年龄与圈层的限制的。此时,老戏骨们灵活到头发丝的演技则更鲜活地表现出这种社会现实与人物脸谱。

此外,对明星天价片酬的限制,平台方和片方对于成本分配的调整,种种因素让低调且实力过硬的老戏骨们显得势不可挡。如今,随着《声临其境》《演员的诞生》等关注表演本身的综艺节目的大热,老戏骨们受邀参演,在年轻演员中杀出一条“模范带头”之路。当大众的审美开始走向多元而成熟,自由而宽容,互联网这快曾经挡住老戏骨们去处的绊脚石,如今也成为了助推他们与更多观众沟通的助推器。老戏骨们不再成为绿叶,是可喜的,这是对市场与观众的考量,也是对回归表演的疾呼。

编辑 李宇婷

(作者:​读特记者 张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