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奏·深圳报告 | 深圳去年做的这件事,惠及近10万人!
读特记者 马愿
2019-02-27 07:43




卷首笔记

2018/10/23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谋幸福。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

——习近平在广东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考察时对脱贫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


2018年,深圳精准扶贫工作交出新答卷。

这一年,深圳对口帮扶百色易地扶贫搬迁的重点项目“深圳小镇”一期竣工,移民已于年底搬迁入住新房;



这一年,深圳与河池创新方式合作共建“深巴试验区”,打造“飞地经济”典范;


▲深圳援建项目——嘎巴二桥已接近尾声。大桥建成后将改善西藏察隅县城交通状况,方便群众出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齐洁爽 摄

这一年,深圳全力帮助察隅县如期完成“脱贫摘帽”,取得脱贫决胜成果……

深圳2018年扶贫成绩单


全年实施对口帮扶634县项目225



投入财政帮扶资金48亿



惠及贫困人口近10万

2018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圳不断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以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聚焦深度贫困

精准发力拔“穷根”

“感觉像是做梦一样,这辈子都没想过能搬出大山,更不要说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来自广西百色市靖西市果乐乡大叭村大西屯的贫困户马光亮说,如今搬出了大山,住进了新家,用上了自来水和天然气,家门口就有医院和学校,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广西百色部分地区,山高沟深,严重缺水,不适宜人类居住,属于深度贫困地区。如今,一场彻底改变当地贫苦面貌的决战正在展开。

建设中的百色深圳小镇鸟瞰。图片来源:广西日报

在广东、广西两省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深圳立足于百色市部分贫困山区“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实际,结合百色市城镇化建设,与当地共建了“深圳小镇”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小区,规划承接安置百色市9个贫困县(市)的扶贫搬迁对象3万人。目前,项目一期移民已于去年12月17日前全部搬迁入住新房。

察隅县古玉乡罗马村桃花旅游文化节上,村民载歌载舞。读特记者 齐洁爽 摄

脱贫攻坚,要“面子”更要“里子”。在西藏林芝市察隅县,深圳援建了一批小康村项目,建设村公房满足村民基础活动需求;规划文化广场,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提升村民精神文化风貌;开展道路硬化,建设地下排污管道,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亮化美化村庄……目前,援建的察瓦龙乡古拉乡10个小康村、古拉乡集镇道路等一批精准扶贫项目已完成。

“深圳援藏工作组建设的小康村项目,使我们乡的人居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村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意识更强了。”察隅县古龙乡乡长陆巧巧高兴地说。



切实改善民生

结对帮扶暖人心

结对帮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深圳市安排51所学校与广西百色、河池的51所学校进行结队帮扶。通过校与校之间的结对帮扶,进行教育资源、师资队伍的交流互助,支持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来自深圳福田的老师在河池的中学支教。

“帮扶和支教总有结束的时候,重要的是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深圳扶贫干部、田东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国栋说,重点是要为当地培养更多好校长和好教师,扶贫先扶智,才能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斩“穷根”也要治“病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导致农村人口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深圳市以组建一支医疗队、结对带好一所医院、培训一批医务人员的“精准医疗”助推精准扶贫,已经安排深圳35所医院与百色、河池53所医院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定期安排医务人员到深圳培训学习,对他们进行包括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业务能力等在内的全方位指导,努力改善当地医疗技术和条件。

深圳志愿医疗队在河池为病人诊治。

“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在深圳医疗单位的支援帮助下,德保县的整体医疗水平、医院管理理念、人才梯队建设、重点专科发展和医院品牌形象均得到了较大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百色市德保县卫计局副局长韦继体说。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打通百姓“致富路”

今年春节,汕尾市海丰县新山村一派祥和热闹,茶楼酒肆高朋满座,很多外出闯荡的年轻人结伴返乡创业,一拨又一拨的外地游客慕名而来,这个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已蝶变为乡村振兴的“模范生”。红色新山村自去年10月1日至今共接待游客约16万人,解决当地就业25人,农副产品、农家乐增收约96万元。

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助推乡村精准扶贫。深圳产业帮扶因地制宜,对贫困村以红色旅游为基点,紧密结合乡村振兴以及新农村建设,在汕尾打造了几个亮点村,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汕尾今年获批10个省级“红色村庄”,其中有8个为深圳帮扶的省定贫困村。

“每个地方自然条件不同,产业选择各异,扶贫模式也要因地制宜。”深圳扶贫干部、德保县委常委、副县长龙正国介绍,广西“七山两水一分田”,“老、少、边、山、穷”地区多,我们通过推动产业合作,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区县产业对接结硕果。深圳市龙华区与河池市东兰县规划建设的东兰龙华高科技产业园扶贫项目,分批在村里建立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就近工作,预计2020年全部建成后,可带动全县13个乡镇1万人以上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今年这个春节我们家过得格外开心,因为我和丈夫再也不用出远门打工了。”东兰县三池镇拉京村的王柳丹高兴地说,感谢深圳市龙华区在他们村建扶贫车间,让她不仅能就近就业,还能照顾家人。

“人勤春来早,春早人更勤。”深圳将继续锁定目标、明确责任,担当尽责、狠抓落实,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证,奋力谱写更加出彩新篇章。

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记者 马愿)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