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郑振铎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故宫举行 曾力促《中秋帖》等回归
读特记者 陆云红
2018-12-19 17:05

12月19日下午,由故宫博物院、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纪念郑振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故宫建福宫花园敬胜斋召开。与会人员就郑振铎先生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博事业发展方面为我国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及其在文学等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进行了阐述与探讨。

郑振铎(1989-1958),祖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郑振铎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学贯中西的文学家、翻译家,同时也是优秀的史学家、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19岁考入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今北京交通大学)。五四时期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与瞿秋白合编《新社会》旬刊。后曾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学府,出版了《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著作,并与鲁迅合作完成《北平笺谱》。

郑振铎(1989-1958)

作为新中国第一任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先生是一名高瞻远瞩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为我国文物工作理顺发展思路的同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全面推进文物调查和田野考古,强调博物馆建设与文物展览工作,积极推动文物立法,制定《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保护古迹、文物办法》等管理条款。此外,他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单位”的创建和管理制度,称其为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工作”。

对于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郑振铎先生一生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抗日战争时期,他曾与有识之士在上海秘密组成“文献保存同志会”,为国家抢购了善本古籍3800余种,数量已接近于北平图书馆馆藏善本的总数;又曾以一己之力编印《中国版画史图录》、《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为后世留下珍贵的参考研究资料。就任文物局局长之后,郑振铎先生为抢救流失的国宝,与同仁们多方奔走,呕心沥血。五十年代,他主持成立了文物征集小组和北海团城文物收购点,陆续将许多文物精品收归国有。举世闻名的“三希帖”中的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便是在郑振铎先生的积极推动下,由国家以35万港元重金从香港回购的。又曾说服张大千先生将其最心爱的藏品《韩熙载夜宴图》等一批国宝级文物低价转让给了祖国。而郑振铎先生自己更是率先垂范,将其多年购藏的六百余件陶俑悉数捐献给了国家。他还倡议从事文物工作的人员,不能购买和收藏文物。该倡议在1997年被列为国家文物局颁发的《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之一。

故宫展出郑振铎捐献陶俑

值得一提的是,《中秋帖》、《伯远帖》、《韩熙载夜宴图》、《五牛图》等诸多在郑振铎先生领导下回购的国之重器,以及其本人捐献给国家的陶俑,现已均为故宫博物院的珍贵藏品。对于故宫博物院的建设,郑振铎先生生前极为重视,曾定位其为以艺术品陈列为中心的“文化、艺术、历史性的综合博物馆”。1953年,郑振铎先生亲自起草了《故宫博物院改进计划的专题报告》。他认为故宫博物院在藏品的展览与研究上应突破清宫旧藏的局限,面向全中国,并着眼于各个艺术门类。至今,故宫博物院仍将此作为充实藏品持久发展的重要方针。

为缅怀郑振铎先生为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弘扬他的学术思想和奉献精神,故宫博物院曾在2004年举办“郑振铎捐献陶俑特展”,今年又举办了“郑振铎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这些展览展出了先生毕生倾囊收购并无私捐赠国家的陶俑及陶瓷器艺术精品。

本次座谈会汇聚了来自各主办单位及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商务印书馆、温州郑振铎纪念馆等单位的相关学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吴贤德,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曹国永,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郑振铎先生家属代表郑源,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等先后致辞。

郑振铎家属代表郑源致辞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致辞

见习编辑 王亦铭

(作者:读特记者 陆云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