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坚:诗处理的是灵魂之事
读特记者 刘莎莎
2018-11-29 08:19

诗人于坚是“诗歌人间”的老朋友,这一次他为“诗歌人间”带来了新近创作的诗作。他说:“选择有些为难。我已经写了四十年,太多诗了,每一首都可以选。只是通知一下,我还在写吧。”本届“诗歌人间”的主题是“致敬梦想”,对于这个主题于坚表示,写诗是一种梦呓,这种梦呓并非痴人说梦,而是对物之黑暗的语言超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诗人来说,这种梦呓仿佛是转世,对语言的回忆,在这种回忆中,语言醒来,入世。

他还补充说:“对读者来说,这种梦呓指引的是‘不学诗,无以言’。通过诗,人类一次次觉醒于语言。‘辞胜文则史’,语言在现实的磨砺中成为陈词滥调,令人对生命麻木不仁,重返蒙昧。而诗是一种语言的复活、勾引,通过这种诗性的梦呓,兴观群怨,迩远,多识,人重新理解自身的处境,感激、喜悦、荒诞、愤怒、忧郁、沉思、浪漫或者悲剧意识,一次次觉悟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切诗都是史诗,梦呓并不意味着巧言令色的弃世高蹈,而是存在的敞开、澄明。”

多次来深,于坚对深圳最大的感触源自于大海。他说:“我来深圳,主要还是它靠着大海。中国的大城市都差不多,同质化很严重。如果一个城市人们想起它来,只是要去做生意,或者进货,这个城市其实只是个码头。在梅沙海岸海水清的季节,我会忘记这里是深圳,那片海经得住玩。我的长诗《沙滩》,灵感就是来自梅沙海滩。一个城市的诗意在于它的文化深度、生活方式。文化意味着这个城市是好玩的,有魅力的。”

阅读和写作是于坚的生活方式。他说,阅读和写作让他意识到存在,一种充实、喜悦、迷惘的存在。“我喜欢不确定,写作是一种迷惘之药。这种不确定,不知道自己下一次是不是还能写出来,写好的恐惧令我充实。”

什么样的诗是好诗?作为诗人,评判好诗的标准是什么?于坚说:“这个问题是个千古难题,也正是诗的魅力所在,谁是‘诗成泣鬼神’?谁来评选?但是‘诗三百’、萨福、李白、杜甫、仓央嘉措、松尾芭蕉、拉金、弗罗斯特还是被选出来了。诗的发表平台应当百花齐放,但是好诗就是好诗,诗的仓库是金字塔结构,不是平台。写好诗是人类最古老的终极追求之一。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事关陈寅恪所谓的‘最高抽象之境’。今天是个好诗越来越少的时期,因为诗人们过于急功近利,普遍缺乏自信,像李白杜甫那样敢于声称‘诗是吾家事’的不多。有自信的诗人不必在意,就像屈原主张的,诗是自我的语言灵修、修远,吾丧我,是一种牺牲和加入。”

【嘉宾作品】

赦免

◎ 于坚

玉米亮了 羊群更活跃

石榴园初显黯淡 谷仓敞开大门

橡木酒桶闪着光辉 天空高蓝

马车昂首跑向田野 蚂蚱在飞

河流退去 石头出现在深渊

落叶滚滚 手拉手走回大地

一切都朝终点涌去 如果你还在路上

你也要加入 如果你还没有镰刀

你去向落日讨一把 如果你还没有头发

风会抓住你的头顶 无论谁都可以收割

无论谁都会收获 收获粮食 收获忧伤

收获死亡 这是秋天 盛大慈悲的秋天

神已经赦免了贫乏

编辑 桂桐


(作者:读特记者 刘莎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