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美术教育话题,全国众美术专家老师汇聚东莞
读特记者 刘秋伟 文/图
2018-11-15 18:30


11月15日,由教育部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中国美术教育杂志社、广东教育学会美术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新时期美术教育与‘馆校共建’交流活动”,在东莞市莞城美术馆开幕。来自全国美术教育界、美术馆界的专家,全国各地的美术教师代表400余人,以及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莞城街道等部门领导出席了活动。

在开幕仪式上,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尹少淳教授、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张劲、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周凤甫,分别就此次交流活动的主题、活动内容及重大意义发表了讲话,表达了他们对于此次交流活动成果的期待。

重要文献《现场:国家美术课程改革访谈录》首发


据专家介绍,此次活动有两大重要主题。第一是在中国美术教育新课程改革十年重要文献《现场:国家美术课程改革访谈录》首发、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创刊四十周年的重要历史时间节点,对全国范围内的中美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进行梳理、回顾和总结。第二是对中国美术教育未来的形态、属性、特征,以及中国美术教育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进行一种探究。

除专家致辞外,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何炳基、莞城街道党委副书记张彤飚,也在开幕式上就本土美术教育以及“馆校共建”的创新做法进行了介绍。

此次交流活动将持续两天,与会专家和教师们将聚焦新时期美术教育发展,通过主题发言、经验交流、美术课堂现场展示、参观美术教育成果展等形式,集中探讨基础美术教育“馆校共建”的创新模式和方法,对东莞美术教育的创新成果进行论证。

在此次交流活动期间,备受关注的“2018莞城美术教育成果展”也同时于莞城美术馆开展。开幕仪式结束后,由学生组成的导览团队,引导与会的领导、专家和教师,参观了莞城八所小学、两所幼儿园共同展出的学生美术作品。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美术教育的权威专家,对此次展览呈现出的震撼效果、学生作品的多样性、突出的育人效果给予了很高评价。

名家齐聚,集体把脉

近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务院办公厅也于2015年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作出了原则性、纲领性、指导性的意见。同时,随着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也正在发生质量型转型,对高质量、个性化、多样化教育的期待日益增加。如何在新时期继续深化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学校美育工作,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入校园文化之中,成为时下教育工作者和文化艺术工作者的一项重大课题。

此次由教育部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中国美术教育杂志社、广东教育学会美术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发起的交流活动,正是落实中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部署的重要探索和实践。

出席本次交流活动的有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奚传绩教授,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首都师大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尹少淳教授,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上海师大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胡知凡教授,中国美术教育杂志主编张劲,中国中小学美术主编贾小川,国家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周凤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于昆教授,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岭南美术出版社社长李建军等。

如此众多的专家云集莞城,集体把脉,是对东莞、对莞城美育工作的高度肯定。据了解,这次交流活动曾经三年三异其地没有完成,最终选择在东莞落脚,是一种必然。作为主办单位的代表,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周凤甫老师,在开幕仪式上介绍到:“活动最终在东莞举行,是因为东莞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东莞的美术老师,他们对美术教育有情怀、有态度、有追求、有奉献的精神。”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作为此次活动主要策划人之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李于昆教授也谈到:“莞城街道办事处极大地重视和支持此次活动,而且莞城本身有多年的馆校共建经验和成果,通过这次活动也可以呈现和展示出来。”

创新理念与实践全国首例


东莞市莞城自唐代以来,即是东莞的行政、经济和文教中心,是东莞千年文脉所在,辖区内汇聚着众多的历史遗存和现代文化场馆。近年来,莞城深抓教育事业和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通过整合利用辖区及周边丰富的公共文化资源,深入开展创新美育教学形式的实践与研究,在制度创新、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区域发展经验,将美术打造成了莞城教育最具品牌价值的学科之一。发展到今天,辖区各学校既有儿童水墨、版画藏书票、莞草公益等传统美术门类,也有绘本创作、创意浮雕、彩泥艺术、立体纸雕等创意美术项目,美术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各美其美的教育生态。

在此次交流活动中,莞城开展的创新推动教育与文化融合发展、鼓励学校自主发展百花齐放、超越学科中心推进美术教育、开放交流拓宽美术教育新视野等创新做法,引起了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和肯定。

比如创新推动教育与文化融合发展,2018年在辖区对多个“馆校合作”项目进行整合升级的基础上,创新实施了“两馆一厅”美育特色实践课程项目。由所有学校与辖区及周边文化场馆、文化团队合作,定制开发综合性、序列性、实践性的美育特色实践课程体系,让莞城1.4万小学生“在美术馆上美术课、在博物馆上文博课、在音乐厅上音乐课”。创新理念与实践被评价为全国首例。

再如鼓励学校自主发展百花齐放,在“美育优先”“内涵发展”的教育背景下,莞城致力推行“校校有特色,师师有品牌,生生展特长”的美术教育理念。各学校通过课题研究,夯实美术教育的理论基础,基于本校办学理念,搭建美术特色课程体系,创编美术教育校本教材,使得美术教育在各个学校实现了特色发展,打造出了相对成熟的美育特色品牌。如莞城中心小学的三段式绘本创作、莞城中心小学分校的少儿水墨画、莞城建设小学的超轻粘土及可园心画、莞城实验小学的“方寸书香”藏书票、莞城步步高小学的美术欣赏教学及莞草编织、莞城阮涌小学的立体纸艺、莞城运河小学的线描画、莞城英文实验学校的创意浮雕、莞城中心幼儿园的自然艺术、莞城第一幼儿园的“遇见材料”创意美术等。

美术教育成果展令人眼界大开


去年首届莞城美术教育成果展在莞城美术馆开展,由学校师生自己布展的稚拙展览,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大美之境。展览期间,成为了很多市民的打卡圣地,吸引观展群众两万多人次,打破了莞城美术馆的观展记录,成就了一场特殊的文化事件。

备受关注的2018莞城美术教育成果展,于此次交流活动期间开展。根据莞城美术馆馆长谢钧女士对此次展览的介绍:“师生们的创造力强大,本次莞城美术教育成果展既是去年的还原,又是创建创造,大手笔,大制作,还有新面孔”。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展览增加了两所幼儿园的美术特色成果,展出作品更多,艺术形式更丰富,师生们的布展更加精致。

在看过展览后,来自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20多位美术教育界的权威专家表示深受启发,对此次展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向参展的学校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展览教育价值的建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李于昆教授表示,在他看过的众多学生作品展中,此次莞城美术教育成果展达到了全国顶尖水平,学生们的作品超越了传统美术教育的局限,在主题、材料、工具手段的选择上都与过去不同,充分展示了美术教育在新时期的育人作用。

来自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的吕鹏教授认为,馆校合作应该关注学生、教师、活动和产出等四个方面,他谈到:“展出形势很多样,作品很丰富,展览效果很震撼。我这次展览上我看到莞城英文实验学校的浮雕瓷砖、莞城步步高小学的莞草等一些衍生品,学校教学研究和和教学活动直接变成了生产力,让我很有启发。”

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上海师大教育学院胡之凡教授,则更加关注展览活动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问题。他认为,馆校结合的意义很大,关键在于与社区结合之后,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可以参与社会的一些活动,这对于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区、认识国家很有帮助。“这次展览,是把学生作品放在美术馆展出,是一种很好的活动方式,很不容易。要进一步做好工作,建议让学生更深入地参与、认知馆校共建的活动,从中认识自我、认识社区、认识地方文化,并通过美术的方式把地方文化展示出去。”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