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澄怀观道,卧以游之,来深圳画院看一场东方味道浓郁的版画精品展
读特记者 尹春芳 文/图
2018-10-30 13:44

梁业健《青影》水印木刻。

戏曲、建筑、景观、山水、典故,当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遇到版画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一场以版画为主角的展览——“卧游之乐——版画中的东方意蕴”正在深圳画院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作为深圳画院“版画100——年度收藏作品展”项目连续四年展览收藏工作的一个回顾与小结,从三百余件版画藏品中甄选出六十件(套)精品,以新颖的角度呈现给观众,让经典绽放出灿烂的光彩。

此次展览由由深圳画院、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主办,将展至11月12日。观众可以从这一幅幅高质量的版画作品重温中国传统文化恒久而迷人的魅力。

石博文《山海经-1》铜版 。

主题策展 创新展示方式

艺术范畴中的版画,作为一个技术范式而存在,其中所有的无论是传统技法或者是创新的技法都来源于对前人经验的传承和借鉴,这不仅保持了版画技法的纯粹性,同时也体现了其所承载的特殊的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

此次展览主题为“卧游之乐”。在中国文人画思想中,“卧游”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自南朝宗炳首次提出,“卧游”逐渐流衍为中国人观画的代名词,成为绘画史上极富中国特色的艺术观念。除了通过绘画这种方式表达,“卧游”的精神也蕴含在中国的诗歌、园林、建筑等不同领域,借助万物来凝结情景,游目畅怀,达到“体道”“观化”之境界。无论是园林还是绘画,其实都是中国文人对于“出世”和“入世”的态度,而“卧游”之地,也是文人安放”心”之所在。

除了有诗意的名字之外,此次展览让人耳目一新的还有展览呈现的方式。展览通过作品展示结合展呈空间设计,提供适合东方人审美心理的观看方式,营造出一种“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的文人精神和东方美学意境,呈现当代中国版画创作的独特性与趣味性。

王立星《文人山峰》。

重磅作品云集 “含金量”高

版画是造型的艺术,在一幅版画中往往凝聚着作者的匠心与情感。或细腻的刀法,或大刀阔斧的豪迈,或印刷过程的偶然性,在线条语言之中往往能看见创作者的所思所想。

记者了解到,此次参展作品主要是从深圳画院收藏的版画中精挑细选而出,其中不乏在全国版画界创作、发表、入选重要展览或获得奖项的版画作品,具有一定的高水准,更能反映出版画界的发展趋势和百花齐放的艺术探索。

展览甄选的版画藏品涵盖山水、庙宇、戏曲等不同题材以及木版、铜版、石版和综合版等多个版种。如石博文的《山海经》、张晓锋的《山水清音》、严善錞的《西湖》系列、徐娜的《上善若水之一、之二》以及费元华的《鸟与江湖》等作品以山水为神游对象;李晓林的《幸存者》、梁业健的《青影》以及谌宏微的《太极山》等作品在图式和技法上均蕴含着显著的水墨意味;而王立星的《文人山峰》、余曼的《浮翠流丹》,唐承华的《行走的风景》和方利民的《逍遥游》等作品则试图以东方美学下的抽象语言构建自身独特的言说方式。

绽放东方美学华彩

当走进展厅,仔细观摩这次展览时便会发现,这些展出的作品虽然是版画,却有着强烈的中国水墨的诸多特点,无论是在图式和技法上都不同程度的带有中国画的诸多特点,蕴含着含蓄隽永的东方美学品格。

譬如,陈曦《中华智慧•图说养生2》以中国人熟悉的图式讲述着中国人的智慧;周吉荣的综合版《景观——太和殿》则展示了中国建筑之魅力;朱世伟的木刻《游园惊梦》瞬间将观众代入了梦幻的戏曲世界;曾丽军的丝网版《庄生晓梦》系列则让人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年艺术家王启凡的水印木刻作品《天问》,这组作品由12幅独立的版画拼合而成,既可合为一件完整作品,亦可各自叙述不同故事情境,打破了版画制作和构图对尺幅的限制,以传统的木刻语言和地图式叙事形式,重述屈原《天问》这部探寻人性终极命题的文学史诗。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谢涵之告诉记者,由于深圳画院长期以来将“水墨”作为主要的学术研究方向之一,举办过多个重要的展览和学术活动。这也是此次版画藏品展在主题策划上更多倾向于东方美学视角的重要缘由,策展团队希望借此展追本溯源,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中寻找启示与滋养,让典藏得以活化与重生。

记者了解到,深圳画院通过“版画100——年度收藏作品展”,建立一个稳定的、学术的中国版画历史资料库,逐渐构建中国版画的实物档案,展览和收藏的作品也全部收录于同年的《中国版画年鉴》中,到目前已经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

据悉,深圳画院于11月4日和11月11日还将举办两场公教活动,讲授版画的知识和实践,让观众与版画“零距离”接触。

编辑 张会

(作者:读特记者 尹春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