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如何开展文科建设?专家学者聚深探讨
读特记者 韩文嘉
2018-10-12 18:26

为期两天的“机遇与挑战: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的文科建设高峰论坛”12日在深圳举行。来自全球近40所高校与机构的15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总结中外一流理工科大学文科建设的经验与模式,并聚焦新环境下理工类大学文科建设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和把握未来理工类高校人文教育的趋势与路径。

该论坛由南方科技大学主办。出席高峰论坛的专家学者分别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以色列理工学院、悉尼科技大学、密歇根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詹姆斯麦迪逊大学、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加拿大约克大学、马克雷雷大学、芬兰坦佩雷大学、德国路德维希美术馆等13所境外高校与机构,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岭南大学、澳门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5所港澳台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以及南方科技大学等20余所高校。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刘佳晨致辞中指出,发展特色文科是理工科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经之路,也是培养综合型创新人才的基础。南科大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文科素养,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一流理工科大学文科建设的新路径,建设以理工医为主、发展特色人文社科的理工科大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规模与特色。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表示,一流的大学离不开一流的文科教育。南科大发展特色的文科教育,就是希望能够传承思想和文化的力量,培养有批判性思维、有想象力、有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实现人才培养和学校办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南科大文科建设将着力内涵发展,彰显南科大特色,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文科与理工医学科的协调与特色发展,在人才培养、立德树人以及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和支持深圳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在主旨演讲中,与会教授以“人文教育愿景:(再)技术与科学的同等作用”、“新知识背景下的人文教育”、“目前中国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矛盾及对策”等为主题展开演讲。而在会议举行的分论坛上,各地学者则围绕“理工科大学的人文教育:新意义与新路径”、“跨学科视野下的社会科学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助力理工科大学文理融通”、“边界与探索——多维度的科学与艺术”等主题,分4个分论坛开展系列报告和深入交流与讨论。会议期间,南科大艺术中心还推出三场艺术活动,“东西相遇”音乐会、“画里画外”小学期美术作品展、王小慧与王小松艺术展。

据了解,南科大在文科建设中将打破传统“文、史、哲、经、管、法、教、艺”细分格局建制的综合大学文科建设观念,树立“跨界开放整合的文科”观念,根据学校通识教育和特色文科建设的需要,按照“三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商学院和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和“三中心”(艺术中心、语言中心、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中心)的框架,构建具有南科大特色的文科学科教育群和研究平台。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人文中心讲席教授李凤亮在主题报告中介绍了南方科技大学在面向未来构建跨界融通的新型文科时的思考和探索。他透露,南科大正在策划实施“南方科技大学艺术与科学中心”项目,将对标世界一流大学建筑群的前瞻性设计,建成科技创新博物馆、艺术馆、校史馆、档案馆“四大功能区”,汇集收藏、展示、教育、研究、交流与传播“六位一体”的多样功能。

会上,卡内基•梅隆大学英文专业教授、英文系主任RITIVOI, Andreea作“人文教育愿景:(再)技术与科学的同等作用”主题报告。她认为,尽管公众和学术界普遍存在人文危机感,但很少有人关注人文教育能为学生带来什么。她提出了人文学科所能提供给学生的到底是什么,人文科学与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领域之间是什么关系,人文学科和科学技术学能否作为平等的知识伙伴进行真正的沟通等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结合最近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的例子,论证了人文学科和科学技术学的共生关系。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杨锐作“旧瓶装新酒:新知识背景下的人文教育”主题报告,从中国古代以及西方的传统中人文教育的分类入手,分析了我国高校人文教育的现状、高校人文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探讨了在日益加剧的全球化背景下,当代知识生成和折射的一些新的现实,并为大学尤其是科技大学提出新的人文科学的教学方法。

以色列理工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院长的LEV, Efraim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人文和艺术教育——一个‘初创国家’(以色列)的前沿机构”主题报告。报告中介绍了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历史,及其毕业生和研究人员在全球范围内做出的众多贡献,重点关注以色列理工学院的人文和艺术系,浓缩计划以及与海法大学的合作,指出了科学和技术课程中人文和艺术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廖可斌作“目前中国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矛盾及对策——以北京大学为例”主题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赋予其过多的教学目标,造成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矛盾,效果不太理想。报告认为,必须进一步明确“大学语文”的人文教育宗旨,遵循人文教育的独特规律,设置多样化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任课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

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记者 韩文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