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故事 | “法律扶贫”助力脱贫攻坚行动
读特记者 方胜 文/图
2018-09-22 12:08

贫困人口受文化程度、认知水平因素制约,维权意识不强,对扶贫政策了解不够。针对这一问题,江苏省司法厅创新开展“法律扶贫”,通过“定制维权+扶持产业+提升能力+志愿帮扶”模式,帮助贫困群众走出困境,提升运用法治方式实现自身发展的能力。今年以来,江苏省司法厅在对口扶贫地区——宿迁市泗洪县曹庙乡朱家岗村进行试点。

“法律援助“全力保障低收入家庭合法权益。江苏省司法厅组建律师、公证等专业服务队下沉一线、主动服务,与村“两委”、驻村干部深入交流,逐户上门走访扶贫对象,通过问、听、查、看,做到“一户一案”“一案一策”,排查贫困家庭法律需求15500余项,走访率、需求建档率超过了80%。对排摸出的需求,组织法律援助律师分类办案、主动取证,先后帮助900余户家庭索要工伤赔偿和追索债务,协调解决1340件赡养抚养纠纷,为2610位农民工跨地区追索劳动报酬。制定了7类13项低收入人口基本权益体检清单,已帮助1874户解决了权益落实不到位问题。同时,为23.6万户困难家庭配备无偿法律顾问,建立法律扶贫微信群10972个,为贫困群众提供“贴身”“不走”的法律帮助。

“风险防范”助力扶贫产业项目顺利推进。针对扶贫产业项目投资数额大、周期长特点,联合政府扶贫办、律师事务所、项目单位签订四方协议,江苏省司法厅组建12支法律扶贫团深入每个贫困县(区),以项目化方式做好671个扶贫项目的风险防范。重点梳理土地审批、金融贷款、环境保护、扶贫资金使用等廉政风险点,提出法律建议958条。就项目运营开展涵盖4类3级44个指标的法律体检,对扶贫项目规划论证、组织实施、资金管理、竣工验收、收益分配等各环节逐项体检,化解各类风险828个,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完善项目收益分配机制,推动股份合作经营模式,让农民变股东,提升扶贫收益。

“挂钩帮扶”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江苏省司法厅组织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公证等行业协会,监狱戒毒单位与12个省定贫困县(区)开展“五方结对”帮扶,通过资金扶持、业务协作、人员培训,提升贫困地区法律服务水平。组建省市县三级12348法律服务队和律师“三农”法律服务团133个,定期深入贫困地区,为贫困群众就业、自主创业提供法律帮助38000余人次。开展苏南与苏北律师事务所结对共建,建立常态化业务交流、人才培养机制,提升贫困地区法律服务能力。对口援建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完善实体平台基础上,构建覆盖全省的12348网络和话务平台,在涟水等4个法律服务资源薄弱地区建立了“互联网律师事务所”,村民只要在互联网律所发起申请,就能得到省内跨区域7000余名律师第一时间响应解答,解决了公共法律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真情关爱”帮扶培育“法律明白人”。坚持内部挖潜与吸纳社会力量相结合,创新建立法治类社会组织,支持“百姓议事堂”等群众身边的社会组织参与法律扶贫,广泛提升困难群众的法治意识。积极开展关爱帮扶公益志愿服务,采取分口子分领域组建帮扶对子,机关和监狱戒毒单位以党支部为单位,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行业协会以服务机构为单位,与贫困家庭组建帮扶对子27560个,实行1次结对、3年帮扶,已组织以助学帮扶为主的关爱帮扶志愿服务行动8000余场次,尤其对监狱服刑人员等特殊人群的特困家庭未成年子女实施“护苗”行动,资助了贫困家庭子女2602人次,防止810名孩子失学辍学。在做好助学解困同时,开展与贫困家庭切身利益相关的法治宣传教育,培养“法律明白人”,提升贫困群众的法治意识。

编辑 陈湛杭

(作者:读特记者 方胜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