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蓝皮书夏季号: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读特记者 李萍
2018-09-19 16:22

9月19日,由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7~2018)》在京召开。该蓝皮书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平、刘霞辉、袁富华、张自然等,社科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周丽等出席会议并发言。

居民生活物价平稳,预计全年通货膨胀率将保持在2%以下

2018年上半年出口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并未延续,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预计2019年我国GDP增长将低于6.5%的水平。

居民生活物价平稳,预计全年通货膨胀率将保持在2%以下的水平。受石油价格上涨和较大幅度波动的影响,2018年5月PPI同比涨幅升至4.1%,但由于国内基建投资增长速度下降,需求端制约了PPI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下半年石油价格波动将逐步得到缓解,投资疲弱,再加上翘尾因素影响减弱等,下半年PPI涨幅将有所回落,预计全年保持在3.5%的水平。同时,由于需求下降,CPI涨幅将保持在2%以内,失业率保持在5%以下。

蓝皮书认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过去30多年的工业化,走的是依托要素投入、消费压抑和出口拉动的路子,而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要从“物质”生产体系转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消费升级、创新、高效、包容的可持续发展轨道,核心是要建立“知识消费-人力资本-创新效率”的动态循环与补偿过程。

近五年TFP贡献有所回升,进一步提高TFP增速及贡献是实现创新驱动的根本

蓝皮书认为,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中,经济增长伴随着知识消费比重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结构的改善,从而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TFP贡献率提升、可持续性增强。在新经济循环中,劳动要素的质量不断提升,并持续创造和分享价值。这一过程需要建立和完善新的体制机制,由政府提供稳定的环境和高质量的服务,经济通过自主协调实现内生增长,并使市场机制与宏观稳定相互协调。

蓝皮书指出,这也对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出了根本要求和严峻挑战。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通过持续的效率改进,实现向中高端协调发展模式的转变。随着资本和劳动贡献份额的进一步下降,需要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和资本回报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尤其需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对经济的贡献率。

蓝皮书指出,TFP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是企业技术进步与配置效率提升的综合反映。TFP贡献率的提高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逐步摆脱要素投入带来的增长,进入内生增长的道路,而只有TFP增长才能克服人力、资本深化带来的规模报酬递减问题。对我国TFP增长率及贡献率进行计算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TFP增长率和贡献率均较高。2008年之后TFP增长率出现急速下滑,而2013~2017年TFP贡献率有所回升,达到20.83%,这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

如果依照2013~2017年TFP贡献率和资本产出弹性平均水平测算,2018~2022年经济潜在增长率平均水平将达到6.15%。

如果参照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经验,将2018~2022年TFP贡献率设定为30%的水准,经济潜在增长率将达到6.45%,此时要求TFP增长率至少要维持在1.88%。

展望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依赖资本积累拉动经济规模收益递减的特征会日益凸显,而TFP的提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的根本着力点,如果不能扭转TFP对增长的贡献率较低的现状,则经济潜在增长率会持续下滑。TFP的提高对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影响是持续且显著的,同时,提高TFP增长率及贡献率也是研判创新驱动转化为新增长动力的根本标准,因此要着力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改革提升TFP增长率和贡献率水平。

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基本特征

蓝皮书指出,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六点:

“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度城市化。持续提升科教文卫体等知识消费比重,更多地让人民分享发展成果,提高居民初次分配比重,政府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创新驱动持续提升效率。包括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TFP贡献率、促进可持续发展三个基本效率指标。

保护产权,规范政府行为,实现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规制在后发国家的赶超阶段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完善产权保护,矫正过度干预行为,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经济稳定性。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经济复杂度更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将难以避免一些内部和外部冲击,需要重视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经济稳定的核心是抑制通货膨胀和汇率波动,其背后是城市化过程中积累的土地、金融和财政风险,不仅需要短期政策的调节,而且涉及特定发展阶段的宏观管理框架,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

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既要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也要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等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协调主体转型。加快改革当前的行政区划体制,将城市作为空间协调发展的引领,配合中央政府的布局规划、激励设计和支出功能完成经济协调主体转型。

编辑 郑蔚珩

(作者:读特记者 李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