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道路九成在原特区外 道路畅了,群众的心也畅了
读特记者 张尉心 杨明铭 摄 刘羽洁 图
2018-07-15 09:17

龙华现代有轨电车自去年10月28日试运营以来,日均客运量由初期的1.3万人次攀升至2.5万人次,受到沿线居民欢迎。

从官湖村口到大鹏办事处地界,一条2.6公里的葵鹏老路,是进出大鹏半岛的第二通道。由于常年无灯,事故多发,过去村民夜晚出行,宁可绕远也不走这条路。2017年,大鹏新区大干192个日夜,将现存16条、26公里“有路无灯”道路全部点亮。看到华灯初放在葵鹏老路上,居民们喜上眉梢,“近二十年无灯的道路终于亮灯了,群众的心也畅了。”

路若不畅,民心何以畅?自2010年7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深圳开启城市建设一体化发展新征程,弥补原特区外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欠账成为一个长期而迫切的主题。

八载时光荏苒,原特区外地区交通事业取得翻天覆地变化。特别是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以来,原特区外地区交通事业肩负连通粤港澳大湾区、融合深莞惠和服务全市交通的多重使命,按照全会提出的“既要善于补齐短板,更注重加固底板”的思维,“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努力打造更好交通服务惠及广大原特区外地区。

开山建隧 路通心更通

清晨驱车经南坪快速东行,快接近坂雪岗大道出口时,廖青青随着车流慢了下来。“这是受到坂银通道施工影响,拥堵一时没有关系,我更加期待建成后的便利。”预计到2019年坂银通道建成后,像廖青青这样,在罗湖和龙岗坂田之间通勤,上班路途将至少节省12分钟,过去“天堑”般存在的梅林山将以隧道的形式开辟一道通途。

过去八年,像建设坂银通道这样“无中生有”“开山劈地”的创造,是深圳在连通原特区内外方面不畏艰难、大胆开拓的真实写照。

开山建隧,背后是难以想象的技术之难。“坂银通道南段桥梁段地下管线分布错综复杂,可以说是深圳地下管线博物馆,哪个年代的都有。”坂银通道工程土建1标项目部常务副经理郑伟敏告诉记者,为确保城市运营安全,坂银通道几百根桥梁桩基,都要先采用人工深挖的方式,探排地下管线后方可机械施工。

过去,“二线关”占据原特区内外连接的重要节点,其查验设施对城市交通造成严重影响,要真正拉近原特区外南北距离,消除“二线关”梗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2015年6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委联合多部门对全市16个二线关口进行交通优化改造。2016年9月完工以来,“二线关”给深圳人带来的心里隔阂逐渐抹平。

特区一体化八年来,深圳全市新增道路里程中,原特区外地区道路占90%以上;外环高速、南坪快速三期、深华快速路、丹平快速二期等正加紧推进,机荷高速成为深圳首条可无感支付高速公路。据市交委发布信息,原特区外建成区次干路以上等级路网密度已由2010年底的2.3公里/平方公里提高至3.0公里/平方公里以上。

内修新“四横” 外练“十纵十三横”

市委六届九次全会部署的“九大战略任务”提出,要坚定不移构建更加均衡更有辐射力的大都市圈。如果说扩充深圳市内南北联系通道,是拉近原特区内外距离、力图缩短市民通勤时间的补短板之法,那么以深圳近期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征求意见拟规划实施的八大重大交通项目为代表,拟在原特区外新增“四横”,则是将原特区外地区纳入构建服务全市、融合深莞惠、连通大湾区的“十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体系,变区位短板为区位优势的“弯道超车”之策。

“深圳原特区外东西向高快速路间距过大,既有规划的东西向高快速路更无法支撑原特区外东西向的互联互通、应对粤港澳大湾区、深莞惠、深汕合作区等区域发展新要求。”市交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高快速路网优化增加对外通道,将有助于实现原特区外地区交通建设又一次腾飞。

对外联通上,原特区外地区往东将新增深汕第二高速连接深圳、惠州、深汕合作区;向西将扩建机荷高速连接深中通道,南坪快速路二期与沿江高速公路互通,未来再向西对接深珠公铁。

对内互联上,原特区外地区规划新增宝鹏、宝坪及外环快西延三条东西向通道;市政化改造盐坝高速、龙大高速和南光高速。其中,宝鹏大道建成后,前海、宝安中心区至坪山中心区在1个小时内可达,通行时间减少22%,车辆通行速度提升18%。

原特区外各区(新区)每年都有一批断头路被打通。今年以来,已有布吉信鸽路、坂田稼先东路、大浪华辉路(南段)等打通,光明新区新湖办事处重启搁置十年的圳美五路市政项目……根据今年原特区外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部署,今年原特区外地区有望再打通至少46条断头路。

放眼整个“十三五”期间,全市将坚决落实市委六届九次全会“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部署,继续加大路网建设力度和规模,力争在2020年实现全市整体路网规模基本达到“深标”要求,即次干路以上等级道路密度达到4.0公里/平方公里以上,新增道路里程逾千公里,其中90%建在原特区外。

以交通品质提升带动区域要素集聚

“车美、路美、风景美”。自去年10月28日龙华现代有轨电车正式投入运营以来,一列列“微笑海豚”每天准时准点穿城而过,成为深圳北中轴线上一道别样的风景。首条有轨列车线在龙华开通开行以来,日均客运量已由试运营初期的1.3万人次攀升至2.5万人次。

特区一体化八年来,深圳大力提升原特区外地区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推动原特区外地区宜居宜业水平再上新台阶。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地铁6、10、12、14、16号稳步推进,未来有望大幅带动宝安中心区、龙岗、坪山的产业发展。

长约31公里的107国道宝安段,因为道路沿线仍属国道经济的发展模式,沿线两侧相当大区域应有的城市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特区一体化以来,宝安区积极推动107国道宝安段功能定位为干线性主干路,通过市政化改造提升服务能力,重塑区域价值,打造成城市客运走廊及生活性干道、深圳西部黄金商务带、标志性的环境景观走廊。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从昔日的出行不便、管理混乱,到如今全面贴近原特区内交通品质甚至创新赶超,原特区外居民出行快起来、舒适起来、文明起来。

编辑 程思玮

(作者:读特记者 张尉心 杨明铭 摄 刘羽洁 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