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篇⑤| 治患之策 对症施治——倾力筑牢城市公共安全防线
记者 甘霖
2016-02-21 18:48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深圳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城市公共安全,严格落实中央有关安全生产的部署要求,在不断健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夯实公共安全基层基础,推动城市实现安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探索、不断创新。

一项项治理威胁城市公共安全隐患的规划、政策和举措,直指根本。

首发公共安全白皮书,建立隐患“户口簿”

多年来,新年工作日的第一天、各种节假日的前夕,检查、部署安全工作,已成为深圳各级党委政府工作日程上,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梳理这些时段的新闻报道,可见“安全”二字,频频出现在深圳各媒体突出的位置。

“安全问题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绝不能算小账,要算大账、算长远账;存在的问题隐患要立即整改,决不能议而不决、拖拖拉拉,要敢于碰硬、敢于亮剑。”谈及安全,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落实责任,消除隐患,防范风险。

深圳市市长许勤也提出,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要切实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筑牢城市运行的安全屏障,提升城市安全发展的能力。

有人说过,城市公共安全最大的风险,就是不知道风险在哪里。

一定要找到风险在哪里!

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深圳组织全国顶尖的专业机构和权威专家,对全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公共安全领域进行了长达16个月的专题评估。

此次评估,共识别出公共安全风险源138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专题评估报告。正是在这份报告的基础之上,深圳在全国首先发布了有关城市公共安全的白皮书,建立了安全隐患的“户口簿”。

根据这份后来被广泛提及的白皮书,深圳的公共安全总体风险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在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火灾事故等多个方面,仍面临较高风险。

白皮书同时提出,到2020年,深圳市将完善城市公共安全六大体系,包括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全面系统的预防体系、及时准确的预警体系等。

据悉,深圳市已经制定了绩效考核方案,将白皮书的落实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并从今年开始全面实施。

新设150亿元专项资金,打响城市安全治理“翻身战”

2月17日,距离光明新区滑坡事故59天。

深圳召开猴年新春首个全市性大会——全市城市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与以往全市性的大会有所不同,来自全市59个街道和642个社区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多位关注深圳城市发展的专家都认为,这有利于让全市上下对于安全的认识提升到新的层次。

会前,大家一起观看了光明新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相关短片。马兴瑞、许勤的讲话,从对城市管理治理短板的分析说起。

把治理城市安全隐患作为开展“城市管理治理年”的重中之重,深圳要求确保完成“事故总量继续下降、死亡人数继续减少、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得到遏制”三项任务。

向违法建筑宣战、向危险边坡宣战、向二线“插花地”宣战、向所有的安全隐患宣战……

一场城市安全治理的“翻身战”,正在深圳打响。

从资金保障上,很多人强烈感受到了深圳打好这场“翻身战”、筑牢城市公共安全防线的决心之大。

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圳今年将加大公共安全投入,新设150亿元城市公共安全专项资金,全面提升城市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150亿,对于一些城市来说,是一年的财政总收入。

在2016年度116件市政府民生实事当中,“城市安全”这一大类占据重要比重、达到15项之多,均明确了具体的量化目标。

根据相关工作目标,今年深圳市将指导1000家工贸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对全市6座在用、13座已封场余泥渣土受纳场和124处规模较小的渣土堆填场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完成整治,治理50个城市易涝点,对6000台电梯进行安全监督抽查等。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成立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

如果说,对隐患的整治是斩断危险之源的“利剑”,那么,完善的体制机制,毫无疑问就是确保城市公共安全、遏制各类型事故发生的“安全之盾”。

在光明新区滑坡事故发生以后,深圳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认识到,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仍然不够完善,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

2016年元旦假期刚过,深圳市政府即以市政府2016年一号文件的形式,确认独立设置深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承担全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责任。

独立设置、独立运行市安全监管局,被外界普遍认为是深圳在光明滑坡事故后完善安全监管体系的标志性举措。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职能,市里参照国家、省安监机构设置模式,将市安监局从市应急办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置、独立运行。各区将参照市里做法,单独设立安监执法机构,增强执法力量,提升监管能力。

“深圳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随后也频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该研究院属于国有独资公益类企业,深圳财政每年将投入1-2亿元,为研究院配备100名左右的专家。

据悉,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将与世界先进安全管理机构进行合作,研发相关安全技术专利,围绕渣土受纳场、危险边坡等城市安全管理课题,深入开展研究和风险评估,并购置相应安全设施设备,确保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够准确发现、事故先兆及时预警处置。

此外,深圳市还提出,要根据安全生产形势变化和工作需要,充分运用特区立法权,重新修订《深圳市安全管理条例》和《消防条例》,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定位,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完善政府监管体系,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使安全法规更加实用管用。

在成长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

痛定思痛、查漏补缺,深圳牢筑城市公共安全防线。

编辑 欧阳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