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加“创新”,国产谍战剧火得有底气
读特记者 张锐
2018-06-29 08:02

2018年二季度伊始,拥有高观众期待值的大剧陆续上线。其中,大卡司、大制作的谍战剧占据了六月的半壁江山。继以军棋为题材的谍战类作品《誓言》之后,江苏卫视在本月初续推展示大时代背景下爱国者群像的谍战剧《爱国者》。而几乎同时间,东方卫视推出谍战背景下的年代情感大戏《脱身》,开播当天即冲顶收视冠军。加之年初热播的爆款谍战剧《和平饭店》,令人不禁注意到,荧幕的宠儿——谍战类型剧,正在新时期完成新一轮的自我探索与蜕变。

天生观众缘 谍战剧自我突破中反套路

1981年首播的《敌营十八年》是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也是国产谍战剧的雏形,它的导演王扶林正是后来1987版《红楼梦》的总导演。这部一共只有约2000个镜头、100多个场景的9集电视剧,男主因借不到合适的服装而全程半身出境。但该剧第一次采用蒙太奇的艺术手法,通过时空的转换制造出扣人心弦的紧张情节。在电视机还未普及的那个年代,其影响力达到了几乎人尽皆知程度。王扶林曾说:“《敌营十八年》开创了一种新的娱乐形式,它是第一部采用情节剧模式制作的、最早产生广泛影响的通俗电视连续剧。”

       第一部国产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国产谍战剧的雏形

2002年,被称为“现代谍战第一导演”的毛卫宁拍摄的《誓言无声》,横扫飞天、金鹰奖中的多个奖项,成为引导中国谍战剧复苏的开山之作。同时安排夫妻、父女之间的情感纠葛,成为了国产谍战剧题材的一大突破。也标志着中国谍战剧类型化、产品化的逐渐形成。2005年柳云龙的《暗算》开启了国产谍战剧的春天,由它开始,谍战剧开始更加着力于表现敌我之间智力与专业技能的较量,而改变了过去着重渲染英雄人物“高大全”单一形象的传统。2008年孙红雷与姚晨主演的《潜伏》至今仍是谍战剧中丰碑一般的存在。

在谍战剧之前,火爆的无疑是《重案六组》等涉案剧。2004年以来,与现实社会有映射、关联意义的涉案剧退出国内黄金档。谍战剧将背景挪至抗战时期,减少了暴力、色情、毒品等元素,同时满足了和平年代观众的猎奇心理、英雄情结和精神超越,逐渐笼络了更多观众市场,吸引了更高影视投资。

近年来,在充足资金的支持下,制作班底日渐精良,一系列高质量高口碑的的作品层出不穷。《黎明之前》、《借枪》、《悬崖》、《红色》、《于无声处》、《北平无战事》、《伪装者》、《风筝》、《和平饭店》等剧作,赚足口碑与收视,也让不少演员完成了“华丽的转型”。国产谍战剧如今正值壮年,纵观其发展历程,正是在不断完善剧目体例的过程中,寻求创新突破。近来热播的一些剧目更是在题材挖掘、人物塑造、空间场景等方面进行愈发细致、生活化的打磨,抛弃固有套路,尽力消解观众对谍战剧的审美疲劳。

玩转“谍战+”元素,“看脸”终需让位“走心”

在剧评人李星文看来,从2005年新的谍战剧复兴以来,其发展一直走的是“谍战+”的路线:以谍战为主,加上其他各种不同的元素。“几部经典的谍战剧都逃不开‘夫妻关系’,像《黎明之前》这样的男人戏着实不多”。其中既有《潜伏》、《悬崖》、《和平饭店》的假夫妻,也有《借枪》、《双刺》中的真夫妻。假夫妻的关系设置能够引发更多的戏剧冲突,假戏真做、内外有别以及情感变化等均有物可写;真夫妻则更多地集中于爱人和同志、家庭和事业取舍的大义小情。“谍战剧的形式和做法就跟火锅一样,看你怎么配了,到最后都有一些辣椒是必须的。”谍战剧的花样翻新越来越不易,中国作协阎晶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双刺》的编剧乔兵透露,剧中人物关系设置实则有据可查,“但是作为创作来说,一定要是重新架构人物,做一种死角的设定。”

      《潜伏》是国产谍战剧的经典之作

国产谍战剧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年轻观众的培养也十分重视。2015年《伪装者》将谍战剧与偶像相结合,集合了胡歌、王凯、靳东三位颜值与演技同时在线的人气男演员,在上映之前就吸引了大批90后关注,收视率随着剧情的进展水涨船高,开创了“谍战剧+偶像”的先河。随后2016年,李易峰、周冬雨参演的《麻雀》,赵丽颖、陆毅的《胭脂》,陈学冬、颖儿的《解密》,王千源、刘诗诗的《黎明决战》,“鲜肉”“鲜花”们看准了这一契机,纷纷投身谍战事业,誓将“看脸”进行到底,市场反馈却毁誉参半。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资本逐利影视行业后,对于偶像的商业追捧,另一方面,偶像明星也急于通过谍战剧卸下花瓶包袱,互惠互利,形成了当年的火热局面。有“史上最高颜值谍战剧”之称的《麻雀》的编剧海飞认为,不是要让“谍战剧偶像化”,而是因为“演员年轻化了”,“得小鲜肉者的天下”的口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整个行业的残酷。海飞也表示,目前,考验剧情的时代来临了,近几年编剧的地位也会慢慢提升。不能仅以制片人、导演为中心,编剧也应介入拍摄过程。“现在我们常提一些美剧和韩剧,之所以是“良心剧”,就是因为他们以编剧为主导”。

人物、题材、细节,处处打磨出精品

经典之作《潜伏》,将剧情层面置于时代大背景下,塑造典型空间的典型人物,这种鲜明特点一直延续下去,影响了后来很多谍战题材剧作。看似伟岸的人物形象也有普通人的情欲和不足。这些对于一部鲜活的谍战剧而言是不可或缺。

今年作为谍战剧的返潮之年,开年的《和平饭店》就靠成功的人物设定,赚足了眼球和口碑。“前夫哥”雷佳音化身“东北知性土匪”,“旗袍女神”陈数扮演美艳动人的高级侦缉专家、行为痕迹分析专家。“TF老boys”成员之一李光洁扮演冷面警长窦仕骁,性情复杂难测,亦正亦邪,却又温柔专情。剧情铺陈开来,一些有意思有温度的人物轮番上阵。其创新之处,就在于刻画了一群更有生活气息,有温度、有趣味的人物群像。在轻松幽默悬疑基调之上,用人性的建构来打造亲近观众的“接地气”。

      《和平饭店》为谍战剧的返潮之年开年

值得注意的是,《和平饭店》的导演李骏有丰富的都市情感剧拍摄经验,曾经执导过《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北上广依然相信爱情》等都市情感剧。他借鉴了情感剧的拍摄经验,对人物的情感描摹细致入微,起伏自然而不脸谱化,用细节塑造人物,打破了以往谍战剧侧重推理、悬疑的事件讲述,而对人物描摹不够自然的局面。

此外,对于新鲜题材的挖掘也是今年谍战剧市场的一个明显特征。不久前刚刚完成首轮卫视放送的《誓言》,作为国内首部以“兵棋推演”为题材的军事烧脑大剧。《誓言》播出以前,“兵棋推演”并没有得到过太多的关注,这是上世纪尤其是二战时期过后,军方很重要的一种战略级兵力部署的辅助手段之一。将“兵棋推演”完美融入到谍战之中,是谍战系列创作维度的提升,也是整体格局的提升。

而从《爱国者》和《脱身》开播前放出的预告片,可以看出,正在热映的两部谍战剧也将叙事方式重回强情节和快节奏的“烧脑”中来。《爱国者》剧情跨度14年抗战史,场景复杂多变,监狱戏、雪山戏、情报戏、战争戏轮番上阵。在情节设置上打造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三大阶段故事。《爱国者》从拍摄期间先后曝光的主演海报和囊括监狱戏、战争戏、雪山戏以及感情戏的视觉片就可见一斑,“快、狠、准”,多反转,极力追求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节推进,塑造谍战剧的新审美。

而在大部分观众难以注意到的细节之处,国产谍战剧的打磨已近乎“武装到牙齿”。为了还原《脱身》背景中的老上海,监制、编剧汪启楠透露他们甚至搭建了一条全新的弄堂。甚至在房间的开关这种小细节上,“这种老式开关,都是美术老师自己收藏的,之前从上海老房子拆下来的东西,用来装在我们这里。”

据了解,在服装部分,剧中所有的旗袍工艺都比普通旗袍的工艺复杂十倍、甚至是二十倍。妆容、搭配更是充满考量,如女性的腮红都是在眼底呈现,仿佛像小酌后微醺的姑娘,所以剧组称此妆容为“醉酒妆”。为了更贴合人设并且达到复古的效果,造型团队要求所有的女演员把眉尾后半部分剃掉,随着不同的剧情阶段、场景甚至情绪进行二次塑造。

在这股热潮之下,对于艺术打磨、现实意义和群众基础的多重要求,倒逼谍战剧主创方从题材、剧本、场景到细节寻求发力点。对此,已将自己多部小说搬上荧屏的海飞直言,作为谍战编剧,也要有一些“自我修养要求”:“一是需要安静,这个安静是用来养心的,可以让你从容地设计桥段,应对难解的‘扣’;二是需要步步紧逼,首先把编剧自己赶上绝路,不停设高难度的‘扣’;三是勤读研习资料,对谍战年代的社会、历史、生活等诸多细节了然于胸;四是求异存同,努力地在模式、结构、表现手法上创新;五是一定要有其他类型剧集创作的基本功。”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记者 张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