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到底能干啥?南山北部片区刮起科技旋风
​ 读特记者 李丽 通讯员 杨珺文/图
2018-05-23 20:09

近日,“面向未来的中小学科学素养教育创新论坛”在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小学举行。来自海内外高校的教育学者,技术教育领域专家、一线教育人员,针对AI技术可能带来的全球技术变革背景之下,如何创新中小学科学素养教育展开对话。与此同时,“中国教育创新峰会:科技教育创新素养”专题研讨会在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举行,两场关于“创新”主题的教育盛会在南山召开,在南山北部刮起了一场科学教育、科技创新的旋风。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仍面临挑战            

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立表示,深圳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并将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重心,市委、市政府在推动创新发展上有很多举措,其中,深圳创新企业参与到教育事业中就是深圳的一项特色。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 赵立            

在“面向未来的中小学科学素养教育创新论坛”论坛上,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黄吉平教授做了题为《科学素养是怎样炼成的》专题报告,深圳市教科研院长叶文梓畅谈了“创新教育在深圳的探索”,上海市虹桥中学校长陈红波的演讲题目是《创新素养培育导向下的自然笔记课程群建设实践探索》,济南市宝华小学校长周晓琳则从构建科学+课程群、培养儿童科学素养谈起,美国麻省州立大学教育学系主任严文蕃解读了“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郝京华的《中小学科学素养教育的现状与反思》深刻剖析了当前科学素养教育的短板。会议还举办了圆桌论坛,围绕“新高考改革对基础教育科学素养发展的新要求”,与会专家展开了深入探讨。

“2017年教育部科学课程起始年级延伸到小学一年级,然而中小学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依然很大,如大量科学老师非科班出身,师范教育体系没有专门的科学老师专业,科学教育依然是延续应试教育思维等。”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胜利提出,面对未来科技智能时代的挑战,教育唯一能够做到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这也是科学课程被赋予的重要使命和意义。在推进中小学学生科学素养上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家、教育专家、一线学校教师、社会资源包括各种科技馆等多元合力、多元资源联手互动。

科学教育的“南山模式”将发挥优势            

南科大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唐晓勇            

“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教育。”作为活动东道主,唐晓勇校长通过视频和图片介绍了学校基于互联网、STEM下构建统整项目课程,并展示了学校基于学科和基于主题的课程案例,以及以课程统整、项目推进、技术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破除边界的创新教育探索。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刘根平局长          

“创新教育的核心最终是学生和教师思维的创新和突破,只有我们的学生求异、批判、质疑、探究,培养个性化思维,个性解放,创新人才才可能成长。随着互联网迭代创新,现代人才观发生了巨大变革,创新成果的创造者不分年龄,学生拥有无限的创新潜力。”

南山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表示,未来的南山教育一定是无边界的、综合的整合各方资源的、汇聚各种创新能量和元素的结合体。南山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和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敞开校门链接社会,开设STEM课程、邀请高新技术等高端人才走进校园、探索项目式学习、聘请校外导师……伴随着                科技创新企业、高等教育、科研院所、高层次海归留学生、博士、博士后、科学家包括诺奖获得者纷纷在南山落户,借助南山的科技创新实力,打造整体、优质、均衡的高质量教育,特别是将这些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到基础教育里,融入校园内外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将助力南山教育走得更好。

记者了解到,南山创新教育在全市首创少年创新院,分院已经达到45所,连续3年走进高交会,学生创客与李克强总理对话,2017年获评中国少年创新院小院士38名,占全市一半,部分小院士作品甚至直接投放市场。与此同时,南山建设了未来教室和创新实践室过百间,AR、AI等技术纷纷落地校园,促成了前沿技术与课程的深度整合,使个性化场景式学习成为可能、及时性反馈成为常态。2017年,南山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创新科学教育基地,成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基础教育实践行动。

见习编辑 张克

(作者:​ 读特记者 李丽 通讯员 杨珺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