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了满满5张纸笔记”!深圳把“特区经验”送到柬埔寨
读特首席记者 孙锦
2018-05-11 10:18

“深圳发展的经验值得学习的地方太多了,我记了满满五张纸的笔记!”柬埔寨西哈努克省投资和规划处负责人臣勒参加完“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经验分享论坛”后不禁感叹。当地时间5月9日,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携手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柬埔寨发展委员会将“特区经验”带到了柬埔寨,为当地经济特区建设贡献更多“深圳智慧”,来自柬埔寨25个部委、地方政府、智库和经济特区的代表参加了论坛。

      论坛现场

“中国和柬埔寨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面临着相似的问题,例如,怎样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型等。在这些方面,深圳经验能够为柬埔寨发展经济特区提供很好的借鉴。”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院长陶一桃在论坛上分享了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并和与会者展开了现场互动交流。

数据显示,从2006年开始至今,柬埔寨已经成立了32个经济特区,其中19个已开始生产活动,13个在建设中。这些经济特区吸引了347个项目总计27.3亿美元投资,共创造了约10万个就业岗位。2017年经济特区的出口额达到15.4亿美元,占到柬埔寨出口总额的14%。

臣勒认为,深圳对于柬埔寨沿海省份尤其是经济特区发展是一种鼓舞,也提供了很多成功经验,期待深圳今后能够在人力资源、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柬埔寨更多支持。

       深圳代表团与柬埔寨投资委员会互赠礼物。

据悉,这是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于去年12月正式启动“深系澜湄”项目后首次踏上澜湄沿线五国的土地进行实地调研考察。作为探索民心相通“最后一公里”落地问题的解决方案,基金会以民间公益项目为载体,与深圳大学、华大基因等单位联合开展“深圳特区建设经验共享体系” “地中海贫血和耳聋基因筛查” “湄公河光明行”,通过新技术、新理念“授之以渔”,提升当地的产业水准并将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变为产品和服务惠及更多当地民众。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孙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