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什么样?看了这些设计太期待了!
读特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2018-04-23 17:57

2018深圳设计周正如火如荼展开。作为本届设计周的重点活动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系列设计活动日前在深圳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展览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设计师、院校代表、特邀嘉宾等齐聚深圳,共同见证这场设计与文化盛事。

记者了解到,此次系列设计活动涵盖“粤港澳大湾区设计展”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设计论坛”两大板块。作为2018深圳设计周的核心项目,此次活动着眼大时代、大湾区、大战略、大视野、大创意、大未来,通过设计展览、学术论坛、设计师交流等多种形式,展现和思考设计与湾区、城市、经济、文化、生活的关系,全面回应历史赋予的责任和机会。

粤港澳大湾区设计展

汇聚粤港澳11座城市精品佳作

近40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设计师们展开了持续的、深入的设计交流互动,设计思潮彼此激荡,设计作品相互影响,设计生态链共建共享。这些根植不同城市展开创作的设计师们,在原生地域特质之外,所呈现出来的关联性尤其值得探究。

本次展览为粤港澳大湾区设计力量的首次全面集结。从入行50余年的业界前辈到崭露头角的设计新秀,从商业案例到实验创作,从平面纸媒到多维影像,通过这些跨时代、跨主题乃至跨文化背景的设计作品,观众能生动而全面地纵览这一区域数十载风云激荡、商业变革与人文传承。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主席许礼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展览汇聚了粤港澳大湾区百余位具有代表性设计师、数百幅精彩纷呈的作品,以立体、丰富、声光电多元的方式与观众见面。“在粤港澳大湾区设计领域中,深圳的设计优势明显,创新创造能力不断提高,影响力和辐射力日益加深,今后在这一区域的设计领域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球设计大咖齐聚一堂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与其它大湾区最显著的区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涵纳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两种不同的制度与文化,兼容了多元文化价值。

如果说“设计展览”是从全行业的视野,横向认知大湾区的创意全貌。那么,“国际设计论坛”则更侧重以个体的视角,思考设计师与时代的关系。此次来自全球三大湾区、共五位代表性创意设计大师解析设计与湾区经济文化生活多元关系,展望粤港澳大湾区新时代的创新可能。如何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湾区设计队伍?也成为设计界思考的问题。

在香港知名设计师刘小康看来,设计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在大湾区通过建立一种方式,去创建一种创意的平台,从事人才培养。这对于大湾区的发展来说很关键。”

这一点也得到前帕森斯设计学院院长西蒙·柯林斯的认同。作为纽约大湾区的代表,他多次来到深圳做客。在他看来,设计师的学习任重道远,需要了解一点,那就是设计要创造价值,“这需要设计师不仅对设计这件事充满热情,而且懂得思考,学会观察”。

深圳知名设计师、AGI中国分会主席韩家英则对年轻的设计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深圳在全中国可能是设计师最多的一个城市。年轻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遇到很多的问题,实际上是非常困惑的。我一直在强调,现在年轻的设计师最关键的还是要专业。”

设计师“点赞”深圳设计

设计周像一场嘉年华,以设计的名义,让设计界人士交流合作。记者采访了多位与会的设计师,他们当中不少是深圳的“常客”,不约而同对深圳设计竖起了大拇指。

长期活跃在深圳与香港、澳门的设计师高少康认为,深圳设计给他的印象是特别具有活力与创新能量。“我的很多作品都是在深圳完成的,也让我有机会与深圳设计界有了更多的交流与沟通。深圳设计在未来大有可为。”谈到粤港澳大湾区,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在地理上强调各座城市之间的通力合作,但绝对不会是封闭的系统,而是更开放,更兼容。

“深圳设计越来越具有辐射力与影响力”,来自香港的设计师区德城如此感叹,作为一位亲自见证深圳设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历程的设计师,他认为,深圳设计有着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在全国设计界都走在前列。

日本设计师矢后直规也坦言,因为工作的关系,他与中国很多设计师都保持交流。深圳设计对于来说印象深刻,“通过这次展览看到中国的设计,感觉很震撼。”

编辑 林捷兴

(作者:读特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