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学生”曹原如何培养出来的?他的母校公布“秘笈”
读特记者 盛佳婉 文/图
2018-03-20 20:34

3月6日, 顶级科研刊物《自然》(《Nature》)杂志连刊两文报道了石墨烯超导性的研究新突破,引发学界轰动。而这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均是年仅22岁的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曹原。今天,曹原的母校专门向全校师生发出《向青年科学家曹原学习的决定》,号召全校师生向他学习。

很多读者特别关心,这名从深圳走出去的天才学子是如何培养出来的?今天,记者走进耀华实验学校,了解这名超常学生的超常培养经历。

在耀华实验学校读书时的曹原

据了解,曹原1996年出生于成都,3岁随父母迁入深圳。2007年9月,因成绩突出,曹原从景秀小学选拔进入耀华实验学校小六(2)超常班。当时曹原特别热衷于科技类课外书,特别热衷于动手实验,有非常强的自学能力,善于钻研。耀华学校针对他的学习能力和个性需求,把他和其他两个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王嘉乐、范紫黎三人单独成班,学校为他们腾出了一间校长办公室,并制定了科学系统的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当时学校不惜代价,不计成本,为他们组建了最优秀的教师团队,6位老师专门为他们授课,来实施培养计划。”耀华实验学校常务副校长胡凤元告诉记者,学生个体的智商、学习能力等是有差异的,这些智力超常的儿童,具有比常人更快速、更高效的学习能力,上普通班往往 “上课吃不饱”,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我们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和培养方法,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的更优秀。可以说这种多元的培养方式,为曹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此教学模式下,他们三人一年完成初中课程、一年完成高中课程,仅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六年的课程,并于2010年提前参加高考。当时,曹原以669分的高考成绩,被中科大录取,并进入“严济慈物理英才班”。王嘉乐、范紫黎被南科大录取。

曹原在中国科技大学读书时获得郭沫若奖学金。

据了解,耀华实验学校是一所以“超常教育”闻名的深圳名校。学校在创办之初,就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致力于创办最具中国特色的与世界接轨的国际名校;致力于培养能够影响未来世界的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致力于培养清纯、儒雅、博学、阳光的耀华学子。

在这一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学校不断创新教育体系,建立了以中国基础教育为主体,以精英教育和国际课程实验为两翼的特色教育体系。



学校精英教育的理念和体系,为曹原在中学时代的超常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教育,为曹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学校负责人介绍,曹原能从耀华起飞,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曹原同学强烈的探究精神。曹原特别热衷于科技类课外书,特别热衷于动手实验。

二是学校因材施教的战略。

三是耀华精英教育特色吸引了一批具有强烈求知欲的优秀学生,他们互相学习、彼此超越,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四是家长支持。

五是耀华具有一支非常优秀的教师团队。

六是公益办学,助力学生腾飞。2005年耀华学校成立超常班,设立奖学金制度,对优秀学生实行奖励。2008年学校捐资3000万元,成立“卢瑞华奖学金班”,招收广东省14个地级市优秀贫困高中学生,让他们享受全额的教学金,圆他们的求学之梦。2012年、2017年,耀华学校分两期捐资7530万元,成立“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耀华奖学金国际班”,面向世界,招收华裔的优秀学子,开展华文教育。2017年11月,耀华学校再次捐款8090万元,开展全球华人青少年数学大赛并成立全球华人少年数学班,培养全球华人数理优秀人才。自建校至今,耀华学校用于公益办学的捐资金额累计已超过1.98亿元人民币。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盛佳婉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