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广东成为全球人才扎根发展的新热土
读特特派记者 杨丽萍 秦小艳 甘霖 李舒瑜
2018-03-14 08:06

原标题:

在粤全国人大代表、住粤全国政协委员热议“人才是第一资源”

让广东成为全球人才扎根发展的新热土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只能是大而不强。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连日来引起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在粤全国人大代表、住粤全国政协委员们的热议和强烈共鸣。代表、委员们认为,经济发展正从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而创新依托的就是人才。广东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让广东成为全球人才聚焦、扎根发展的新热土。

引进“洋专家”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土博士”

“如果我们每一家企业都敢于担当、培养人才的话,我们中国还缺人才吗?”全国人大代表、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说,自己一直在思考,在未来的企业运营中如何践行好总书记的嘱托。

董明珠说,发展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我们要想发展好,必须落脚在人才上。目前,格力拥有两个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12个研究院、72个研究所、727个实验室、10000多名研究人员,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同时,还创办了自己的“格力学院”,让每个员工都能在这里深造。迄今为止,格力累计申请专利超过35000项,仅2017年就申请技术专利7698项,平均每天有超过20项专利问世。

董明珠认为,中国要真正成为制造强国,企业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更要坚持自主培育人才。她建议国家要加强人才队伍的自主培养,建立人才流动的合理通道,同时出台措施鼓励企业自主培养优秀人才。“只有拥有一支强有力的自主培养的人才队伍,才能在与世界领先企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董明珠说。

和董明珠一样,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引进“洋专家”固然重要,但培养“土博士”也必不可少。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世界水准,培养造就世界一流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大学副校长于欣伟认为,营造优质环境吸引人才,让人才留得住、用得好,用好优惠政策指挥棒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引进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人才发展帮扶力度,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注重当地人才的培养等,都是推动广东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元素,也是广东落实好总书记要求和期望的工作着力点。

“工匠”人才既要有待遇也要有“面子”

“三本高校两万一年都愿意读,技术学校免费也没人去。”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丹霞冶炼厂设备工程部副部长罗振认为,广东要真正成为创新大省,不仅需要科研骨干,也离不开大批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操作的技术人才,但目前技术工人普遍收入偏低,社会认可度较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许多年轻人认为当技术工人是一件脏活累活而不愿意干,出现了人才断层的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广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让“工匠”人才既有待遇,也有“面子”,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技术工人队伍。

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电焊工白映玉就建议,大力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建立与业绩、成果、贡献相联系的技能人才激励制度,给予技能人才一定的国家补贴,切实在收入分配及生活待遇上实行政策倾斜,对技能工人在子女入学、住房、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罗振则建议要尽快建立完善技能人才职称评价体系,打通技术晋升通道,并通过政府主导大力举办技能大赛,通过技术比武的形式,带动各技术工种整体技能水平的提升。

一流的“工匠”离不开一流的“工匠之师”,而一流的“工匠之师”从何而来?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许玲认为,职教师资培养院校承担着培养工匠之师的职责,更要瞄准国际先进技术和理念,进一步提升职教师资培养层次,积极探索研究生层次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不断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高移”。

深圳在培养人才上还要继续努力

“深圳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一直在努力,未来还要继续努力。”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说,深圳大学将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在人才培养上下更大功夫,为深圳乃至全国的创新驱动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

李清泉说,深圳大学在科研方面,力争实现从“高原”到“高峰”的转变,将更多地关注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建设,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同时将进一步探索符合市场经济的现代大学制度,以期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李清泉还透露,为适应深圳城市发展需要,深圳大学将加强医学专业和附属医院的建设,“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个附属医院,计划未来再建四个附属医院,为补足深圳医疗‘短板’、培养更多更好的医学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 惠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黄细花则认为,深圳要在为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上下更多功夫。“怎么让人才愿意留在深圳,而且觉得留在深圳很幸福,在这方面还得下点功夫,要进一步提升教育、医疗等的整体水平,让人才有更好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编辑 耿超逸

(作者:读特特派记者 杨丽萍 秦小艳 甘霖 李舒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