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鼎健委员: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
读特记者 叶志卫 方慕冰 石义胜 周元春
2018-03-03 23:27

“我的6份提案,有4份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关。”3日,港区年轻的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在北京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我父亲朱树豪1978年就跨越罗湖桥来到深圳发展,我们两代人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发展历程。”朱鼎健说,作为一位港区委员,又在深圳生活工作20多年,希望能发挥好自已熟悉港深两地的优势,更好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

整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拥有独特的优势。”朱鼎健认为,比如香港有成熟的资本市场,深圳有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和科技创新能力,广州城市发展成熟,大湾区城市群“底子”雄厚,现在政策也有了,“接下来就看大家怎么参与,如何整合城市发展优势。”

他带来的其中一个提案,是建议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互动合作。他说,粤港澳大湾区有180多所学校,160万在校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加强合作,创造未来发展动能。

朱鼎健说,建议由教育部牵头推动支持,形成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更加制度化、常态化的合作机制,加强大湾区更为开放性的人才培养和创新研究,为大湾区的未来源源不断地提供智慧动能。

“比如,鼓励粤港澳三地高校之间开展更多开放性培养项目,三地高校广泛开展本科生2+2、3+1联合学位培养项目,重视培养“蓝白领”人才,推动三地大专院校率先在香港、澳门与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合作设立专业或课程,培养市场需要的技术型应用人才。”朱鼎健提出,可以参照深圳高交会的模式,联合各大高校设置一个“小高交会”,对前沿技术创新和科创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

此外,他还建议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自由流动,“人才的自由流动,特别是吸引港澳青年在内地就业创业,是建好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因素之一。”他说,在提案中,他提出全面取消港澳人才就业许可、试行财税改革减轻大湾区港澳人才税负水平、促进港澳专业人才在大湾区内直接执业等务实的建议。

建设“深圳河港深科技创新带”

朱鼎健还十分关注港深之间的深度合作,建议推动建设“深圳河港深科技创新带”,打造港深间开放融合最前沿。

按照《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港深两地将河套地区定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该科技园仅有87公顷土地,一来面积较小,二来还相对孤立,附近没有成熟的科创产业形成规模效应。”为此,朱鼎健建议扩大面积,提升开放层级,引入新制度,协同规划,共同建设好“深圳河港深科技创新带”。

“深圳河沿岸贯穿了深圳的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四个高密度城市建成区,建议以落马洲河套地区科技园为枢纽,以深圳河沿岸深圳侧为轴线,推动建设‘深圳河港深科技创新带’。”

为此,朱鼎健建议提升开放层级,比如,将“深圳河港深科技创新带”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战略创新带,在法律法规、体制机制、配套政策措施等方面系统研究分析,清查改革重点,实行更加开放政策。探索引入新制度,实行“一揽子”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率先构建符合国际惯例、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规则体系。

朱鼎健还建议,深圳河两岸要协同规划、逐步推进,明确发展定位,“经过协同规划发展,逐步将深圳河两岸各个功能区连成线,进而辐射成面,形成港深科技创新带。”(读特北京3月3日电)

编辑 桂桐

(作者:读特记者 叶志卫 方慕冰 石义胜 周元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