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读特记者 石义胜 周元春 杨丽萍 任琦
2018-01-26 08:02

25日,省长马兴瑞代表省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实现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这引起了与会委员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建言。

构建主要城市1小时生活圈

1小时生活圈离不开便捷完善的现代交通体系。来自澳门的省政协委员林燕妮建议加快建设广中珠澳城轨项目。

林燕妮委员提出,为提升珠江西岸综合竞争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加速形成,目前广州、中山、珠海三市正在共同谋划广中珠澳城轨项目,从广州琶洲引出,经南沙、中山、沙溪、板芙、三乡至珠海横琴,全线长约152.6公里,预估算投资约366亿元。该项目极大拓宽了澳门对外人流物流的交通渠道,必将进一步推动澳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同时促进珠三角东西沿海地区经济均衡发展,助推粤西地区经济发展。

林燕妮委员建议省发展改革委尽快启动《珠三角城际轨道网》修编,将广中珠澳城轨项目纳入《珠三角城际轨道网》规划,争取将广中珠澳城轨项目提升到国家级铁路网建设规划战略中,并且做好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的对接。

民进广东省委会建议,恢复并完善伶仃洋大桥轻轨建设项目,连接湾区几座核心城市,在空间上加速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

农工党广东省委会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城市群基础设施规划是重要内容,建议先易后难,先立足广东,做好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9座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为将来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好基础。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共享旅游

“凭借特色的旅游品牌、多元的文化融合,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共享旅游,推动旅游惠民,以旅游改善民生质量、提升湾区人民幸福感。”来自香港的省政协委员霍启山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旅游业可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霍启山委员建议增强粤港湾大湾区旅游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旅游开放与共享合作层次。首先要破除旅游产业壁垒和政策障碍,纵深拓展粤港澳旅游业合作范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旅游集团和旅游细分行业联盟,达到集中资源、形成合力的目的,提升共享旅游合作层次,推动南沙、前海、横琴成为湾区旅游服务业合作的试点平台。二要构建共享的旅游数据开放平台、专家智库和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精准营销渠道,以“旅游+互联网”推动资讯共享和智慧旅游发展。三要借鉴推广香港旅游人才培养体系,为广东旅游业界人士提供系统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培训,打造粤港澳共享的行业服务标准。

霍启山表示,粤港澳海洋资源丰富,可以以滨海旅游为突破口,将游艇旅游打造为湾区特色品牌。他建议发挥广东自贸区政策优势,打造既有名牌奢侈品,又有物美价廉生活用品的国际时尚免税购物点,引导境外消费回流,让国人的海外购买力在湾区内充分释放。

发展大健康产业建设宜居大湾区

国务院已经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健康产业正逢其时。民建广东省委会提出要发展大健康产业、建设宜居大湾区。建议争取国家设置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产业合作试验区,把大湾区建设为全球知名医疗旅游胜地。

具体操作层面,民建广东省委会建议粤港澳联合成立湾区健康产业促进委员会,推动健康产业信息、人才、资金等要素顺畅流动,释放更多“化学动能”。为强化湾区内人才自由流动,建议加强粤港澳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行方式、打造粤港澳青年科技人才服务一体化平台。同时吸引港澳青年、学生到珠三角工作、实习。鼓励珠三角企业招收港澳大学毕业生,切实解决港澳青年在湾区就业创业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共同体

马少福、文沛荣、朱颖恒、汪华侨等委员提出,在《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中,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合作领域。未来五年,打造全球创新高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共同体、逐步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科技产业创新中心,需要及早谋划、总体考虑、全面协调,制定科技创新领先战略,打破人才交往限制,率先实行通关、人才政策突破,建立外籍人才、本土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创新创业无障碍制度,营造宜居环境,打造宜业平台,倡导跨文化思维和竞争,吸引世界精英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尤其是吸引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归国创业留学人员和国际高端人才,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培育扶持一批科技“小巨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共同体。

建立生态保护协同机制建设生态湾区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不仅属于城际的地域共同体,也属于生态环境共同体,要把环境合作置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合作平台上,保护大湾区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必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建议协商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管理体系,聚焦区域环境管理合作与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提供有效的环保机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边界范围,共同制定面向2030年甚至更长时期的生态环境总体建设规划,设定相对一致的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中长期目标。

编辑 桂桐

(作者:读特记者 石义胜 周元春 杨丽萍 任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