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事|云上祭扫“点长明灯”最高充值648元!你的思念被“明码标价”了吗?
读特新闻记者 邱思艳 文/图
04-03 22:13
收录于专题:网络中国节·清明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清明将至,网络“云祭扫”服务再度成为热议话题。4月3日,读特新闻记者实测多个“云祭祀”平台发现,不少平台融合了时下热门的“元宇宙”“数字遗产”等前沿概念,但存在信息审核不严、过度商业化、隐私泄漏风险等诸多问题。

专家建议在立法中制定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平台责任等,从根本上规范网祭秩序。 与此同时,“云祭祀”作为“科技+殡葬”的新趋势,获得了不少企业的青睐和布局,“液体火化”等创新殡葬服务不断涌现。

一场氪金游戏?

4月3日,读特新闻记者以“祭祀”为关键词在苹果应用市场进行搜索,发现数十款“云祭祀”相关应用,其中不少应用更是结合了“元宇宙”“数字遗产”等前沿概念。

“灵堂”内的祭品种类繁多,且都被“明码标价”。图为祭奠堂APP截图

记者下载了用户量较大的一款名为“祭奠堂”的应用进行体验。一进入应用,便注意到APP首页推荐的已故知名人士的“灵堂”。这些“灵堂”内的祭品种类繁多,从传统的酒茶果到现代的西餐、球鞋等一应俱全,且每样都明确标注了价格。例如,球鞋仅需3纪念币,五粮液价值50纪念币,牛排则高达60纪念币。此外,“点长明灯”功能也被设置为付费项目,用户需先充值纪念币才能使用,充值金额从6元至648元不等。

“祭品”五粮液价值50纪念币。图为祭奠堂APP截图

在该应用上,用户可以创建“祭奠堂”。记者尝试输入了虚构的姓名、出生日期和逝世日期,仅仅过了不到3小时,审核便顺利通过。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逝世日期一栏填的是2024年11月1日。

左图为记者用虚构信息创建“灵堂”,右图为审核通过后的“灵堂”。图为祭奠堂APP截图

另一款名为“创忆”的应用同样存在诸多问题。除了提供基本的“云祭祀”服务外,该应用还推出了“纪念馆”功能,声称可以一键生成视频、记录逝者平生。然而,记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些功能需要注册登录并绑定手机号才能使用,存在泄露个人隐私的隐患。同时,若要在平台上进行点亮“长明灯”、送鲜花等悼念活动,也需先充值纪念币。

“点长明灯”等功能需充值才能进行。图为创忆APP截图

该类平台在创建灵堂、墓碑时,对逝者信息的真实性几乎不作任何验证。记者在多个平台输入虚构的逝者信息,均顺利通过了审核。此外,不少已故艺人、名人或伟人的纪念馆也在这些平台上被随意创建,并作为热门内容推荐给用户。

针对这些乱象,某公司产品经理李女士接受读特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许多云祭祀APP需要上传大量个人信息才可使用,如姓名、身份证号、人脸识别等,存在泄露用户隐私的风险。有的甚至通过排行榜、PK等形式诱导用户消费,使原本严肃的祭祀行为变得娱乐化、商业化。同时,这些平台普遍缺乏对祭祀对象真实性和合规性的审核机制,平台所使用的素材也常常涉及版权问题。

网络祭祀无法替代核心环节

来自浙江的殡葬从业者张女士,已在殡葬用品销售领域耕耘了28年。4月3日,她在接受读特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每年的清明、冬至以及农历岁末年初,都是业务最为繁忙的时期。张女士回忆道,“早些年的葬礼,仪式非常庄重,从丧服到戴孝、换孝,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但现在很多流程都逐渐简化了。”

谈及新兴的“云祭扫”方式,张女士给予了肯定,但她特别指出,虽然这种新形式具有一定潜力,但目前其接受度尚未完全普及,且“云祭奠”在整个殡葬产业中仍占据较小比重。她进一步解释,殡葬产业不仅涉及设施和用品的制造与销售,更包括遗体处理、殡葬礼仪等核心环节,这些重要内容无法被网络祭祀完全取代。

深圳市民王女士对“云祭祀”持保留态度。她认为,尽管网络祭祀提供了便利,但亲自返乡祭祖更能表达诚意和敬意。

网友们对“云祭奠”的看法也褒贬不一。有人赞赏其环保理念,但担心长久之后可能流于形式;有人则认为传统与网络祭祀可以并行不悖,视个人情况选择。同时,也有网友提醒,在选择网络祭祀平台时,应警惕收费不透明、价格虚高等问题,选择正规大平台以维护自身权益。

早在2022年,国家网信办便关注到网络祭祀的乱象,并于当年4月2日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规范平台行为。文章提到,网站平台不得以巧设名目收取高额服务费、售卖豪宅文玩等导向不良纪念品、提供私人订制豪华服务等方式借机敛财。同时,文章还强调要严防活人被祭拜,随意立网碑建网墓等情况。

针对网络祭祀的监管空白,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的殡葬法规文件存在缺位现象,无论是现行的《殡葬管理条例(2012 年修正本)》,还是2018年9月民政部网站公布的《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均未涉及网络祭祀内容,该领域的监管存在空白点。专家建议在立法中制定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平台责任等,从根本上规范网祭秩序。

“科技+殡葬”成新趋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殡葬服务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26年,中国殡葬服务行业的规模将达到4114亿元。在这一大背景下,“科技+殡葬”领域迎来不少新的入局者。近年来,众多公司借助数字技术推出了云祭扫、纪念平台等创新服务,给行业带来更多可能性。

国内殡葬行业的佼佼者福寿园国际集团成立于1994年,并于2013年12月19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该企业官网显示,福寿园曾在2001年尝试推出网上祭扫业务,2014年实现了墓碑二维码技术应用,并于2020年推出“福寿云”平台,开发了云讣告、云追思、云上纪念等多个模块。2022年,福寿园步入元宇宙新赛道,发布“数字陵园慧心谷”项目,表示将通过数字孪生1:1复刻的虚拟陵园,将实体环境还原到线上。

与此同时,国际科技殡葬领域的创新也层出不穷。据《证券日报》2022年4月报道,Bio-Response Solutions公司推出了一种名为“液体火化”或称“新型水葬”的环保科技解决方案。该技术通过高温强碱溶液将遗体分解为蛋白质、盐、氨基酸和水等基本元素,实现了对生命终结的尊重与环保理念的完美结合。

此外,还有一些创新型的殡葬方式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例如,在荷兰,一家名为Loop的公司创造了可生物降解的“活棺材”。该公司称,这种棺材由真菌代替木头制成,可以将腐烂的人体转化为植物的关键营养物质,提供新的生命源泉。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詹婉容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邱思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