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区连续7年位居榜首!赛迪创新百强区(2024)发布
深圳特区报记者 帅文清 文/图
03-28 13:03
收录于专题:见南山·经济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3月28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赛迪创新百强区(2024)。其中,深圳南山区排名第一,这也是南山区连续7年位居全国创新百强区第一。深圳共有8区上榜,宝安区、龙岗区、福田区、龙华区、光明区、罗湖区、坪山区分列第2、第4、第9、第16、第22、第33、第98位,四区上榜前十

作为全国知名的经济大区、科技强区、创新高地,南山区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过去一年,南山本地生产总值突破8500亿元大关,达到8566.02亿元,同比增长5.1%。全年新增商事主体7.8万家,累计达到58.6万家。新入库“四上”企业1368家,在库企业超1万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1家,总量突破50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3家,总数达233家,占全市三成以上。

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5个,全市第一。获奖质量和数量保持高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3%,国内有效发明专利12.3万件,占全市41.4%,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76.9件,约为全国的23倍。迈瑞、大疆等企业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金奖3项、银奖5项、优秀奖27项,由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参与完成的12个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新增上市企业7家,总数达211家。华为、平安、腾讯、招商银行、中兴、大疆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集聚于此。

宝安区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二。当前,宝安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沃土,以打造科技企业梯队、升级创新产业空间等举措,促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宝安区国高企业超7200家、连续七年居全国县区第一,每平方公里土地拥有国高企业18家,是全省平均密度的51倍、粤港澳大湾区平均密度的15倍。围绕创新主体,宝安去年培育各类创新平台达685家,其中国家级平台8家,省级334家、市级171家,市级以上平台占比达75%。2023年,宝安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232.37亿,同比增长7.3%,R&D经费投入强度为4.94%。其中规上企业研发费用投入214.3亿元,占比92.2%。全年研发经费增加值、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总额两类指标均位居全市第三。

在全国创新百强榜单中,深圳共有八区上榜,较去年新增一区。分别是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福田区、龙华区、光明区、罗湖区、坪山区。区强则市强,这份榜单再次证明深圳创新能力之强。当前深圳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经济总量在保持稳中求进的同时创新动能稳步增强。

上榜城区都具有基础设施完善、生活与服务便利、产业协同互动效应强、创新资源要素密集、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能够满足不同创新主体的需求。集中又多元化的资源组合,吸引了企业、技术团队、人才、资本等要素聚集、频繁流动,与创新环境相互碰撞,从源头创新到产业链协同合作,推动深圳加快建设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据了解,赛迪创新百强区(2024)构建了“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城区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对创新环境、服务、主体、成效等城区创新能力维度进行系统评估,开展了全面分析。基于统计数据及赛迪产业大脑,对全国(除直辖市、国家级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外)地级市市辖区创新能力进行全面评价,形成了2024年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

创新百强区评价结果显示,创新强区在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赛迪创新百强区(2024)集聚了14.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共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59家,是中国创新主体蓬勃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引领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全面优化创新服务生态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辑 秦天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王雯 三审 周国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帅文清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