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年夜饭餐桌的预制菜为什么这么“火”?|特有数
读特融媒体记者 沈静愉/文 胡鑫/设计
02-06 11:37
收录于专题:特有数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有人说它充满“科技与狠活”,有人认为它是方便快捷的美食。

近年来,关于预制菜的争议不断,年关将至,预制菜再次登上热搜。微博上“年夜饭你会选择预制菜吗”“年夜饭预制菜消费七成是年轻人”两个话题已经引发了超7000万阅读和近4万条讨论。

预制菜凭什么占领年夜饭餐桌?

预制菜越来越火

虽然争议不断,但预制菜是真的“火”了。

根据艾媒咨询《2023-2025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运行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也开始抢占预制菜千亿“新赛道”。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预制菜相关企业已达6.19万家,截至2023年12月6日,中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新增注册4026家,同比增长114.83%。

预制菜的“火热”,离不开年轻一代。随着90后、95后逐渐成为年夜饭的“主厨”,预制菜开始出现在年夜饭的餐桌上。据艾媒咨询统计,2023年春节全国预制菜销售额约1307.53亿元,同比增长43.6%。而据北京日报,2023年1月10日,抖音电商发布“2023抖音好物年货节”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年夜饭预制菜提早进入了预订高峰,销量比2022年同期增长了248%。

虽然社交平台上对于预制菜配不配得上年夜饭的讨论仍然热火朝天,但预制菜走上年夜饭的餐桌已成大趋势。根据盒马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超五成的用户愿意购买预制年菜,其中33%的用户选择“买一部分预制菜+自己做一部分”的方式解决年夜饭。

预制菜不仅走上年夜饭的餐桌,更成为走亲访友的年货。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新春礼盒消费者行为洞察报告》显示,预制菜成为中国消费者新春礼盒送礼类型前十,有23.4%的受访用户选择购买预制菜作为年货,预制菜已跻身“土特产”行列。


新生活方式带来的新烹饪需求

目前,预制菜的主要消费者是一、二线城市忙于工作的年轻消费者。拼多多数据显示,预制菜消费群体多以85后、90后和00后为主,女性用户占比超七成,且一线城市用户居多;2023年上半年,平台全品类预制菜销售同比增长268%。

节奏快、工作忙、通勤时间长,留给年轻人进厨房的时间所剩无几,点外卖或方便快捷的预制菜成为就餐首选。据官方最新数据,全国企业就业人员 2023 年全年的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9.0小时。而根据《2023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总体平均为76%。此外,“极端通勤”*人口比重12%。(注: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指单程通勤时间在45分钟以内的人口比重,“极端通勤”指单程时间60分钟以上的通勤)

一、二线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年轻人更需要优质、便捷的预制菜,即配即烹的特点既满足了生活需求,又解决了不擅长做饭的难题。

就连“人气满满”的仓储会员制超市,也推出了各式各样的预制菜,满足消费者“方便、快捷、好吃”的烹饪需求。打开社交平台搜索山姆、Costco等仓储会员制超市必买清单,推荐产品大多集中在速食、烘焙、半成品、预制菜等产品。目前,开市客在中国大陆已开设6家门店。根据沃尔玛方面消息,山姆已在中国开设了47家商店,并且计划未来在中国市场每年开6至7家新店。

安全性成预制菜新卖点

虽然预制菜争议不断,但看得见的配料表以及越来越高的入行门槛,进一步筑牢预制菜安全底线。2023年2月,“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被写入重要文件,而与之相对的是,外卖卫生问题频登热搜,根据2023年网络大V“老爸评测”发布的外卖轻食检测结果显示,从市面上购买的12款轻食产品,有10份检出大肠菌群,9份大肠菌群超标。

除了卫生问题,外卖大量使用料理包冒充“现炒菜”更是让消费者直呼“被糊弄”。根据光大证券数据估算,外卖中使用料理包的比例可能达70%-80%,而据央广网报道,头部连锁餐饮企业中预制菜使用比例已经较高,其中真功夫、吉野家、西贝、小南国等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高达80%以上。

与此同时,预制菜行业准入门槛将大幅提升。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预制菜国标报送稿已经出炉,最快半年内便会有结果。而美团买菜的一项数据显示,便利性是吸引用户购买“快手菜”的首要原因,安全性和性价比是影响用户购买的关键因素。预制菜国标的出台,也意味着预制菜行业以后将“有法可依”。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中国证券报、企查查、钛媒体、现代快报、“老爸评测”、人民网、微博、盒马、天猫、抖音、Costco、山姆、《2023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国家统计局、中国新闻周刊)

编辑 张铃佳 审读 伊诺 二审 林嘉嘉 三审 詹婉容

(作者:读特融媒体记者 沈静愉/文 胡鑫/设计)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