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这5类癌症高发!如何预防和筛查?专家解读
读特融媒体记者 邱思艳/文 王司微/图
02-04 11:27

每年的2月4日,是国际抗癌联盟(UICC)设为的“世界癌症日”。根据广东省癌症中心最新披露的肿瘤监测数据:广东省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286.7/10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肝癌和甲状腺癌是发病排在前5位的恶性肿瘤。

读特融媒体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的多位资深专家,详细讲解了这五类癌症的有效预防和筛查策略。

五大主题词判断乳腺癌风险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姜鸿南表示,判断乳腺癌风险,需要关注五大主题词:年龄、生育、雌激素、酒精和遗传。

图为姜鸿南在接受读特融媒体记者采访。

45-55岁的女性是乳腺癌的高发年龄段,姜鸿南特别提到:“在粤港澳大湾区,20岁以后的女性就应开始关注乳房健康”。此外,生育状况、雌激素水平波动,都会影响乳房健康。

“饮用酒精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应尽量避免饮用”姜鸿南强调,如果家族中有两个以上患有乳腺癌、卵巢癌、年轻乳腺癌或男性乳腺癌的亲属,那么个人患乳腺癌的风险也会增加,遗传因素不容忽视。

如何早发现乳腺癌?姜鸿南介绍了三大武器:彩超、钼靶和乳腺磁共振。乳房自我检查很重要,但不能替代专业医学检查。

如何预防乳腺癌?姜鸿南给出了建议,分别是保持合理睡眠,每天睡眠时间在5-10小时之间;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并坚持锻炼。此外,保持全面饮食,不偏食也不过度补充营养。同时,避免饮酒和吸烟。最后,了解家庭的疾病情况,判断自身是否携带遗传基因。

定期观察,远离肺结节癌变恐慌

近年来,肺结节这一肺部微小病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发现肺结节不必太紧张,肺结节并不等同于肺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张百华告诉记者,肺内多种疾病都可能会形成结节,对肺结节的持续观察和复查,对于了解其发展趋势、及时发现恶化迹象,并进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肺结节生长快吗?有多大概率会发展为癌?张百华表示,肺结节的恶性概率与结节大小、密度、实性成分占比、影像学特征等多种因素紧密相关。一般来说,3mm以下的结节癌变可能性仅为0.2%,而直径≤6mm的实性小结节大部分为良性,恶性概率小于1%。但随着结节直径的增加,恶性概率也会显著上升。

此外,结节的密度也是评估癌变风险的重要指标。持续存在的磨玻璃结节多为癌前病变,但其生长速度相对缓慢。据统计,在随访五年以上的5mm以下磨玻璃结节患者中,仅有0.9%最终证实为浸润/微浸润腺癌。直径在8–20mm的结节,癌变的可能性升至18%。

“在观察过程中,如果肺结节持续不缩小,那么其为良性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小。”张百华告诉记者,即使是恶性结节,其生长速度通常也较为缓慢,并且一般不容易发生转移,因此不必过度担忧,只要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即可。

图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早防早治,不让结直肠癌“嚣张”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新发病例以每年4.2%的速度递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胃肠外科主任陈瑛罡指出,现如今,许多人的饮食结构普遍失衡,主要偏向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而缺乏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同时,由于工作压力沉重和日常生活节奏快速,往往缺乏运动。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了结直肠肿瘤发病率不断攀升。

关于结直肠肿瘤的早期症状,陈瑛罡告诉记者,最常见的是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的改变。此外,便血、腹胀、腹痛等症状也可能是结直肠肿瘤的迹象。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检查。”陈瑛罡表示,医生会通过肛诊、便潜血等无创的检查方式进行初步筛查,必要时,会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病灶并取病理组织进行检查,帮助明确肠道肿瘤性质。。

“结肠肿瘤不等于不治之症,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陈瑛罡特别指出,许多肿瘤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尤其是胃肠道肿瘤。早期发现疾病并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一期病人的治愈率可以达到95%以上,而二三期甚至四期病人只要经过合理治疗,也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守护肝脏,从早期筛查开始

由于早期肝癌往往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70%-80%的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这一现状更加凸显了肝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肝胆外科主任车旭表示,早期筛查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而筛查的首要任务是识别高危人群。“所谓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乙型肝炎感染者、丙型肝炎感染者、长期酗酒者、重度脂肪肝患者、血吸虫病患者以及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患者。”车旭举例说明,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也应特别警惕。

近年来,研究还发现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因素也与肝癌发病风险密切相关。针对高危人群,尤其是大于45岁的高危人群,车旭建议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甲胎蛋白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

甲状腺癌成深圳女性的“头号”肿瘤

根据2019年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公布的“深圳新发癌症榜”,甲状腺癌超越了多年排在第一的乳腺癌,成为深圳女性全年新增最多的肿瘤。面对这一形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头颈外科学科带头人魏明辉提醒,尽管甲状腺癌发病率高,但无需恐慌。

他解释道,甲状腺癌和甲状腺结节并非同一概念。事实上,部分人群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甲状腺结节,其中大部分是无需处理的良性结节。魏明辉进一步指出,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主要依赖于B超,病变范围广泛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

“甲状腺癌发病率高,但大部分愈后良好。”魏明辉提到一组数据,国外甲状腺癌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8%,而国内甲状腺癌的诊疗水平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5年生存率从2003年的67.3%,提升至2015年的84.3%。

谈及甲状腺癌的发病因素,魏明辉表示目前尚无明确结论,但核辐射,碘摄入,性别(激素水平),遗传都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关于甲状腺癌的预防,魏明辉建议市民合理摄取碘盐。同时,他也提醒市民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肥胖、熬夜,减少情绪波动等因素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从而降低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江晓蚕

(作者:读特融媒体记者 邱思艳/文 王司微/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