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声音|市政协委员孙莉莉:以深圳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红树林保护
读特融媒体记者 马扬洋
01-28 19:11
收录于专题:聚焦2024深圳两会

1月28日,深圳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开幕,深圳正式进入“两会时间”。深圳市政协委员,红树林基金会发起人,深圳市中汇影视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莉莉在接受读特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打造深圳湾红树林保护与可持续管理的典范,支持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中的生态保护与建立亲水文化,并且以深圳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红树林保护区域联动,为深圳未来基于国际红树林中心开展的国际合作模式进行预演。

红树林基金会(MCF)联合创始人、副理事长孙莉莉。

形成深港两地共同的生态文明规划

2023年,深圳湾的福田红树林列入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与香港的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齐头并进,两地政府签署了关于深圳湾(后海湾)湿地保育合作框架安排,建立姊妹湿地关系。合作范畴包括生态基线和水鸟同步调查的信息分享、黑脸琵鹭及其栖息地的同步监测和调查、本地红树种和滩涂的保护、专业技能培训,及环境教育方面的经验分享等。

为加强两地联动的国际重要湿地保护效果,孙莉莉建议,深圳与香港特区政府扩大对于两个国际重要湿地与周边湿地保护和管理的互联互通。“我认为对于国际重要湿地与生态保护缓冲区应进行全面调查和数据的共同分析,识别重要的生态热点加强保护和监测,对于缓冲区进行可持续管理方案,并杜绝过度的开发与经济活动。”孙莉莉说。

同时,孙莉莉提出,应制定跨境湿地保护的协同政策与规划,在河套区和周边的基础建设发展中进行谨慎的规划和实施严格的保障措施,确保深圳湾两岸从河流到红树林的全面保护。“以黑脸琵鹭和欧亚水獭作为深圳湾的旗舰物种,开展联合的保护和宣教行动,确保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成果,打造深圳湾的深港共治模式,巩固以深圳湾红树林保护与可持续管理作为国际红树林中心向全球展示的标杆效果。”

建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亲水文化

在孙莉莉看来,深圳湾的水质从香港与深圳双方政府逐步落实2000年制定的《深圳湾水污染控制联合实施方案》后,已经有实质性的改善,但目前深圳的西部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仍然劣于第四类标准。由于深圳湾范围内有极具生态价值的福田红树林和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需要积极提升水质。

孙莉莉建议,深圳与香港两地政府应尽快共同回顾《深圳湾水污染控制联合实施方案》的实施情况,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河流与近海污染源排查,以生态友好的方式进行沉积物的去污工作,并且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进行河道和岸线改造,加强以水生植被和滤食性生物等方式加强两地河道与近海生态系统的污染物过滤能力。“具体来说,我建议政府部门协调于河岸与海岸开展亲水文化的宣教活动,培养公众对于洁净的河流与海洋的情感,加强公众对水污染情况的敏感度,提升公众监督和举报的意识,从政府与社会层面共同稳固水环境治理成效,同步提升水环境质量与生活质量。”

以深圳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红树林保护

深圳作为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的重要根据地,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的定位要求,已成为第一个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副省级城市。

在汇聚政府、专家与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同时,孙莉莉建议深圳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福田红树林保护区与其他相关部门,邀请粤港澳大湾区的红树林分布城市对应单位进行交流互访,提升红树林保护能力。同时,基于国际红树林中心开展的科研合作形成大湾区红树林专家合作平台,形成湾区红树林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与联合研究。此外,邀请深圳企业以大湾区红树林保护的科技创新和绿色金融机制进行试点工作,以深圳为支点辐射到大湾区的红树林保护成效,为扩大范围的国际交流合作进行预热准备。在此基础上,她还建议扩展到其他海洋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交流与能力提升,支持绿美广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以及达成双碳目标。

编辑 范锦桦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詹婉容

(作者:读特融媒体记者 马扬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