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是不同的,但我们彼此凝聚在一起,就是希望能拥有共同的、更好的未来。”波黑前部长会议主席(前总理)、常驻联合国代表兹拉特科·拉古姆季亚在“2023从都国际论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作为中国与世界深度交流的新型高端平台,“2023从都国际论坛”12月4日于广州开幕,主题为“多边主义:更多交流、更多包容、更多合作”。在会场入口处,“海纳百川”四个大字赫然而立,显现从都国际论坛三度聚焦“多边主义”的所蕴之义。
包容、开放、理性,互学、互鉴、共赢——这也是“中国智慧”当前对全球合作、文明对话的寄望。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要建立一个多极世界,还要通过多边机构的力量协调多极化。”世界领袖联盟主席、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强调多边主义国际机制的重要性。“从都国际论坛就是要向国际社会强调以交流凝聚共识,以包容化解对立,以合作赢得发展。”澳中友好交流协会会长、世界领袖联盟亚太区主席周泽荣指出。
拉脱维亚前总统、尼扎米·甘伽维国际中心共同主席、世界领袖联盟前主席瓦伊拉·弗赖贝加认为,每个国家都是独立主权国家,每个联合国成员国都该受到应有尊重,多边主义正面临诸多挑战,而中国一直秉承真正的多边主义,友好地与世界各国开展对话与合作,这恰为从都国际论坛之期许。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便是对多边主义的最佳诠释。而多边主义只有在各方都保持良好意愿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各国必须尽其所能遵守诺言、履行义务。
拉脱维亚前总统扎特莱尔斯则举例道,中国、美国和欧盟是全球三大主要力量。中国强调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欧盟正是一个典型例子:在过去七十余年间,欧洲由冲突遍布到再缔和平,在保存各个欧洲国家差异的同时,使欧盟具备真正的多元文化。国家之间无法避免竞争,因为竞争是发展动力,然而,欧洲和中国之间的竞争,可以公平方式进行,双方相互尊重就不会重复过去的错误。各国可以一起解决问题。
“通过交流讨论达成共识,让多边主义更具有包容性。”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坦言,虽然现在世界多极化已经形成,但相应的全球治理体系尚未成型。当世界从有序转向无序,国际社会要想良性发展,必须直面乱局。建立在多元现代性之上的包容性多边主义,即是重塑国际秩序的希望。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文明对话,互学互鉴,几千年的文化都是这么走过来的。”郑永年说到,中国践行的是开放、包容、不针对他国的多边主义,与以自我为中心的排他性“多边主义”不同,并不存在针对第三方的情况。通俗来讲,这种多边主义是“有事大家好商量”,不是由某一个国家做最终决定,“哪怕一开始是区域性的,最终都可以扩散成国际性的”。
郑永年介绍,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多边主义的具体实践,其互联互通方式让世界看见,中国式现代化能够为全球发展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中国的经济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应该让处于各个阶层的人都受惠。他还提到,“开放”在广东历史进程中是高频词,眼下更应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聚力生长的底气。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郑永年眼中,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最好国际公共产品。其1.0版本聚集基础设施建设;2.0版本则将侧重民生经济,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是莫大机遇。郑永年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金融、数字经济、民营经济、新能源产业等方面的发展,均具有比较优势,看好其在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的显著作用。
当下,国际社会陷入“碎片化”情境,找到大格局、大智慧就变得更为重要。郑永年曾谈到,“我们不能被碎片化信息、被‘信息茧房’牵着鼻子走”,这也是值得媒体深思的。中国农业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深圳市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院长向松祚也强调,若一味沉浸于大数据的碎片化,没有时间和心力认真阅读科学著作,便不可能有真正的理性与创造力。
在向松祚看来,从都国际论坛这类盛会应当多多举办,让海外朋友多到中国看一看、吃一吃,见见具体的人,产生真实交流,会有印象更新,让想象不偏狭。“有时候,国与国的关系也就像人与人的关系。”他说道。当和衷共济的氛围得以营造,国家与国家、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便有弥合的机会,能够通过相互认识、交流、理解在动荡中寻得安稳。这也是从都国际论坛、中国“多边主义”所致力于聚合的能量。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张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