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提醒!真的不能吃,有感染疾病风险!官方辟谣→
读特融媒体见习记者 孔盼成
2023-10-22 14:18

重阳将至,几近深秋。民间有说法认为,秋季的蛇肉更加鲜嫩,有助于增强体力与免疫力。近日,部分自媒体就此说法谣传吃蛇言论,并推介加工销售以蛇为食材的菜肴。此举引发一些餐饮企业和市民的关注,纷纷致电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咨询:到底蛇能不能吃?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提醒

蛇类是不可以食用的!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近日发表《蛇类可以食用是谣言!》一文,回应称:


图源: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微信公众号

无论野生蛇还是养殖蛇均尚未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2021版)》(简称《目录》),因此各经营单位不得以蛇为食材加工餐食。除蛇以外还有果子狸、竹鼠、野鸡等陆生野生动物均不能食用。

虽然有关部门明文告诫,但现实生活中民众有关食用蛇肉的言论依然较为多见。或家庭自制或餐厅售卖,均有所涉及。

记者在社交平台内检索相关食用蛇肉的信息,发现不仅类别繁多,在网友的评论反馈中似乎也并不能看出对于“不可食用蛇肉”的有效认知。


某社交平台内网友发布的食用蛇肉相关帖文

四川疾控曾发提醒

拒食野味

2020年7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林草局《关于稳妥做好禁食野生动物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全省范围内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并稳妥做好以食用为目的的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退出工作。

据四川疾控此前提醒,野生的鱼、蛙、虫、蛇往往是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有报道称在一条蛇身上就发现了150多条迭宫绦虫幼虫。当然,养殖动物也存在寄生虫感染问题。

另外,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也可能经由密切接触或被食用而感染人类。即便对野生动物进行彻底烹煮,彻底杀灭病菌与寄生虫,吃货们还必须面临下一个风险——有害物质富集作用。在自然界中,污染物如有毒金属通过较低营养级生物进入食物链,传递到营养级较高的生物,会导致生物营养级越高,体内蓄积的有害物质越多。因此,食用这些野生动物,也意味着接管了动物积攒一生的污染物。四川疾控提醒:拒食野生动物,既是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专家:来源不明的蛇类有传播疫病风险

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在禁止食用蛇类的当下,为何仍有食肆能获得食材并将之售卖?对此,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慧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了解答。

据胡慧建介绍,早在2020年以前,包括广东在内的部分南方省份就已经成功实现滑鼠蛇、舟山眼镜蛇、银环蛇等多种蛇类的人工养殖,产量也相对较高,彼时市面上销售的蛇类绝大部分为人工养殖的个体。“大家都是在吃养的蛇,野外个体的捕捉就相对少了很多,对野生蛇类资源也是一种保护。”胡慧建说。

“从法律上看,将蛇作为食材进行加工出售属于违法行为,但以药用和皮具材料为用途的蛇类养殖并未被禁止。”胡慧建表示,目前部分食肆蛇类食材的来源有可能来自于药用、皮具用途的养蛇场,同时由于养殖技术的成熟,也可能有农户在未做备案登记的情况下私自养蛇。他还指出,由于养殖规模的缩减,市面上流通的蛇类也有可能是非法捕猎的野生个体。

常见禁食物种

陆生野生动物种类繁多,除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野生动物人工种群外,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均属于禁止食用范围。常见的包括滑鼠蛇(水律蛇)、灰鼠蛇(榕蛇)、眼镜蛇(饭铲头)、蟾蜍(蛤蟆、蠄蟝)等各种两栖爬行类;果子狸、野猪、竹鼠、猪獾、黄麂(黄猄)等兽类;麻雀(各类小型林鸟去毛后以麻雀之名售卖)、斑鸠、禾花雀(黄胸鹀)、水鸡(黑水鸡、白胸苦恶鸟等)、猛禽(猫头鹰、老鹰等)、鹭鸟(白鹭、夜鹭等)、雁鸭(野鸭、大雁)等鸟类。

坚决说“不”,积极举报!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发出倡议:每位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应拒绝食用野生动物,积极支持和参与到打击食用野生动物行动中来:

一是从保护野生动物、维护自身健康的角度,摒弃“野味”滋补、猎奇炫耀的不健康的饮食观念,坚决停止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不参与乱捕乱猎、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的活动,树立生态文明新风尚。

二是在自身坚决拒绝食用野生动物行为的同时,也要积极告诫、劝阻身边的亲朋好友不要食用野生动物,抵制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营造保护野生动物良好氛围。

三是积极支持打击违法食用和违法经营野生动物的执法活动,一旦发现食用野生动物和非法猎捕、经营、运输野生动物等活动,可通过12345、110等投诉举报。

(综合来源:南方都市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四川疾控、新快报)

见习编辑 孔盼成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田语壮


(作者:读特融媒体见习记者 孔盼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