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从深圳汲取故事,在故事中体现新时代精神
南方 +
2023-08-21 19:38

8月20日晚,全场雷动的掌声中,舞剧《咏春》结束了在广州3天5场的巡演,将于下月前往新加坡,首度走出“国门”,开启全球巡演,并于年底赴香港、澳门演出。

广州研讨会

从今年春天出发,《咏春》一路硕果累累:B站“破圈”,惊艳“华表”,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巡演20多城好评如潮,作为“深圳故事”向外推介,受到多国驻华使节“邀约”……妥妥成为一张“新深圳名片”。多次到访深圳的卢森堡大使俞博生表示,非常希望将《咏春》这场艺术盛宴带回卢森堡。

“演了近80场,《咏春》一直在变化,巡演到今天深圳还在不断组织召开研讨会改进作品。”编剧冯双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追求极致做到最好,就是深圳精神。

正如舞剧《咏春》场刊中所写的“每一片绿叶都在歌咏春天”,多方的通力合作熔铸了这部具有鲜明的深圳标识、深圳烙印,体现浓郁岭南特色、先行示范区风采的舞剧《咏春》。这是深圳的“新春天故事”。

这张名片背后,是这城市故事的生动讲述,是新时代精神一个高度呈现。

剧中武馆体现深圳精神

角色、演员引发追梦者共鸣

灯光渐暗,幕布徐徐关上。“他指甲劈了!”8月18日下午2点半,广州大剧院。距首演还有5个小时,《咏春》彩排舞台上传来演员的呼声。饰演大春的演员冯浩然脚指甲因戳进地胶连接处的凸起部分,指甲盖整个掀起来了。

“在演和叶师傅招人的情节时,动作和情绪起伏比较大,演完才发现指甲受伤了。”冯浩然安抚大家说已经包扎好,晚上可以正常演出,还笑谈,“我觉得自己跟大春一样,爬起摔倒再爬起,围绕着梦想一直跑。”

正如冯浩然与大春共同经历的——面对困境仍坚持追梦,是《咏春》“双线叙事”结构中的核心内容。编剧冯双白在解读该剧内容时表示,叶问的武馆就像是深圳。

“我觉得深圳是一个追求梦想的地方,是一个不断跌倒再站起来的地方”,冯双白举例,比如剧中制片厂的电影剧组面临解散,也依然继续拍下去,“这与深圳敢为人先、勇闯潮头的精神是契合的,这也是今天年轻人所需要的。”

每个追梦人或多或少都在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特别出演兼执行编导何俊波告诉记者,大春的角色让他想到了自己母校——深圳艺术学校的老师,“小人物也能追梦,我觉得平凡人的伟大,是在他的岗位上默默燃烧自己,并不一定像叶师傅一样在聚光灯下,这让我觉得非常有深圳精神。”

冯浩然与何俊波的身边,还有一群平均年龄23岁的深圳歌剧舞剧院的演员们,提前一年就开始钻研太极、八卦掌、咏春等拳法,铆足力气争取角色,亦是“深圳精神”的写照。“对于大多人来说,这是毕业后的第一部大剧,每个人都有一股朝气蓬勃的劲,也是很多观众看到演出之后,感受到年轻活力,觉得有共鸣的一个原因吧。”饰演猪肉荣的演员李监庭说。

“我身边的每一位舞者都无法停下自己的脚步,和这个城市的其他奋斗者一样。”对于团内的兴兴向荣的氛围,主演常宏基告诉记者,感觉来到深圳这个城市,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你去努力,深圳的快节奏和奋斗精神,也给他带来一种非常大的促进和力量,想要一直去进步。

用深圳手法实现岭南文化“双创”

守正创新彰显城市文化品格

“《咏春》不只讲传统文化,还用深圳的手法去打破重构,让它变成一个双线叙事,除了讲英雄,还要讲平凡人,我觉得这种态度就是深圳的态度。”主演张娅姝因《咏春》迎来了自己舞蹈生涯的又一里程碑。2019年来到深圳的她,已经探索了水下舞蹈《红》、人鱼共舞《鲲》,冰雪运动与水下舞创意结合的《青女司霜》等诸多创新作品。

如张娅姝所说,融入时代精神、现代理念和当代科技成果,对艺术的突破性创新性表达,是深圳的强项。根植于创新、包容的城市文化,深圳逐渐成为现当代舞蹈高地。

去年6月,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的6部获奖作品中,有3部来自深圳。当代舞《烈火中永生》的主演是张娅姝,现代舞《肖像》的演员兼编导吕程亮正是《咏春》的编导。

《咏春》是如何守正创新,实现岭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金浩在北京研讨会中说道,《咏春》对于“双非遗”元素的挖掘,“不仅彰显了岭南文化的特色,更看出了深圳的胆识与能力,将传统文化与艺术传达的结合,达到了如‘盐与水’一般的融合。”

“这部剧可以很好代表深圳的文化现象,这是我观剧后最突出的感受。包括舞蹈、灯光、舞美、音乐等方面都非常前卫,综合起来的感受就是,深圳的文化底蕴和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都在这部剧里面有所体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茅慧认为。

在9日举办的舞剧《咏春》与岭南文化的“双创”表达研讨会上,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教授严冬表示,“咏春”这个题材有很多人想做,但是深圳率先做了起来,且做得非常成功。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陈忠烈认为,这部作品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补”,推出这部作品体现了深圳的气度和先行示范。

专家们认为,该剧将满满的深圳元素赋予新创舞台剧中,推动两个非遗项目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链接传统与现代,为深圳舞台剧树立新的标杆。对传统文化怀珍重之心,在不断创新之中不盲从,方能成就创作者的才情迸发,也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品格与文化责任。

四年磨一“剑”厚积薄发

从深圳汲取故事,体现新时代精神

《咏春》的成功,不在一朝一夕,更不是一方之功。

冯双白认为,舞剧《咏春》的出圈、破圈与其背后的孵化机制密切相关。“在创作阶段,出品方给予创作团队高度的信任、充分的自由、大力的支持,无论是选题还是剧本创作、编排等,都让我们放心大胆地去做、去尝试。”

四年多来,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组织下,主创团队扎根岭南大地,深入挖掘岭南文化,开展实地创作采风、研讨座谈20余次,逐渐确立了“双非遗”“双场景”“双线索”的创作方向。

为做到舞武结合的视觉美感,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特别邀请咏春拳及螳螂、八卦、太极、八级等拳法非遗传承人对演员开展系统指导、训练,演员经过持续一年多的武术训练,让表演既表现出武术寸劲,又有舞蹈的韵律。

“我第一个很大的感受,是这个舞剧让我们真正回到了舞蹈本身,回到了舞蹈的命门——编和跳,深圳歌剧舞剧院确实呈现了一流舞团的水准,它真正有价值的是那些演员。”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许锐认为,人才是最珍贵的,他们能够在舞蹈本体上跳出这样的水平,这是无法用金钱来替代的。

在执行编导何俊波看来,这部剧的成功首先组建了一个非常好的主创团队,建立了团队的核心和灵魂,他们从深圳汲取故事,用精致选材和解读,完美诠释了深圳精神,给《咏春》这部舞剧赋予了新时代新的精神。

结语

“40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是深圳人讲述了一个‘春天的故事’,进入新时代,深圳的文化人,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写就了中国舞台上的《咏春》,在经济和文化上达到了一种和谐同步。”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宋官林认为,这部作品也将对深圳的城市地位,深圳的城市发展产生积极意义。

期待深圳能以《咏春》为契机,在国际演出市场上打开一扇门,让这部兼具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范,既能看到新时代中国舞蹈艺术的气象万千,也能感受到中国武术斑斓多姿的作品向世界传达出中国声音。

(出品方供图)

(原标题《<咏春>:从深圳汲取故事,在故事中体现新时代精神》)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刘一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