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特别策划|以创新性数字叙事赋能国际传播实践
常江
2023-06-06 10:46

提要

“讲好中国故事”既是一句激动人心的口号,也是对一种专属于数字时代的、前沿而深刻的创新国际传播实践体系的呼唤。在这一进程中,从国家,到新闻媒体,到每一个富有民族文化自豪感的普通人,都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常江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媒介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中国国际传播事业和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工程带来了双重考验。一方面,技术为传播提供助益,赋予了传播活动更丰富的样态、更多元的渠道和更细腻的体验,促使国际传播的从业者和参与者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认知、积极提升操作技能,并持续形成新的体系化经验。另一方面,技术的狂飙突进也为国际传播活动带来了不确定性,由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流通渠道不再高度可控、信息生产主体发生泛化、原有传播伦理体系也亟待更新。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数字叙事”(digital storytelling)作为一种新的传播观念与实践体系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一、何为数字叙事?

在实践层面,数字叙事指的是依托数字媒体生态(digital media ecosystem)实现的故事表述范式。包括一整套被极大拓展的故事要素、故事讲述方式以及故事传播方式。数字叙事既指数字故事本身,也表示数字化的讲述行为,是传统意义上的“多媒体叙事”的上位概念。

例如,以TikTok为代表的社交短视频平台就已成为全球数字叙事最重要的场景之一。在TikTok上,流行着大量承载中国文化元素的叙事性内容,是国际受众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如果我们以“China(中国)”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会发现相关话题视频的总观看量超过150亿次。这些视频的创作者为获得平台资源并触达更广大的受众而采纳了一系列具体的讲述策略。这些叙事策略是“数字的”,不是因为它们以数字媒体为工具,而是因为特定的技术可供性和平台属性为其确立和有效性提供了基础的语境、设定了基本的规则。

在观念层面,数字叙事则是用以组织数字时代各种叙事实践的基本认识论框架。数字媒体技术进入叙事领域,不仅使故事文本的呈现方式发生改变,而且导致了叙事要素和结构的变化,构成了对经典叙事学中视角、叙述者、叙事时间、叙事结构等一系列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挑战。数字叙事的核心要义包括两方面的内涵:第一,“讲故事”是数字信息传播活动的本质,一切有效的信息传播都建立在故事的高度流通性的基础上;第二,与传统意义上的叙事相比,数字叙事是服膺数字媒介逻辑的叙事,叙事主体,或“讲故事的人”应当形成一种数字化的故事思维以追求更为有效和有益的传播结果。

数字叙事观念的发展既回应了传统叙事学的理论创新要求,也在技术的赋能下不断摆脱经典叙事理论的束缚,在核心概念与阐释框架上进行范式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当下的全球信息生态建设需求。因此,在数字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在于从国家决策到日常实践层面就数字叙事的观念、规范和效能达成共识并协调行动,既要避免用陈旧的叙事方法去讲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也要在充分理解数字技术逻辑的基础上坚持叙事活动本身的文化主体性要求。

二、数字叙事何为?

从形式上看,数字叙事作为一种在线叙事,天然具有人机交互的性质。超文本信息、互动型视听内容产品和生成式人工智能(GAI)等是目前数字叙事的主流样式。具体而言,当下的数字叙事可以通过三种具体形态参与到国际传播和国家形象构建工程之中。

第一种是基于文本(text-based)的数字叙事,包括各种类型的众包叙事、网络小说,以及以不同信息平台为载体的大众写作服务,等等。这些数字叙事项目的本质是部分开放信息生产环节给普通互联网用户,采用“集众智、聚众力”的方式创造大范围、高强度的信息流通景观,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对本土价值理念的有效传播。

第二种是互动数字视听叙事,涵盖互动电影、互动电视、互动表演、网络实验艺术装置等一系列代表性的实践。视听化和感官化是数字媒体生态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决定了大量数字叙事项目的成功必须充分调用并高度仰赖视听符号系统并诉诸目标受众的感官。以Netflix为代表的国际流媒体网站已在互动节目的研发上做出了许多努力,积累了具有参考意义的实践经验,但目前中国的流媒体平台尚未在这一领域推出成熟的项目。不过,一些具有基本的互动性要素并主要以视听形式展开的新闻叙事形式在近年来有长足的发展,比如目前已形成稳健模式的Vlog叙事样态:以主流媒体新闻记者或国际传播其他重要主体(如在华生活的外国人)为生产者和视觉中心的个性化、日记体故事视频正在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

第三种是沉浸式实时互动叙事,涵盖虚拟现实叙事、VR/AR视频游戏,以及其他基于现实模拟和生成技术的复杂叙事项目。这类叙事实践最大的优势在于为受众提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体验,具有极高的心理和情感卷入强度。由于虚拟现实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且在推广和普及上存在较大难度,因此这类叙事形式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一些先行者,如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就曾经以VR视频游戏的方式向世界传播和介绍阿拉伯历史传统与社会文化,产生了良好的效应。而成立于2022年5月的中国外文局元宇宙国际传播实验室,则在全球最大的第三方VR软件分发平台SideQuest上线了自己研发的首款面向国际受众的应用Ninjia Slicer,并发布了《以“虚实力”建设为核心布局元宇宙国际传播》主题报告,展开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对于沉浸式实时互动叙事在国际传播中的应用前景,我们还需要做出深入的观察。

三、数字叙事与国际传播

国际传播既是一种说服的实践,也是一种创造文化吸引力的实践。对一种善意、自信而负责任的国家形象的构建,既要依托本国独特的历史与传统,也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立足新的历史条件展开观念和实践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如何立足全面数字化和深度数字化的信息革命浪潮,加速建设科学、全面、有效的国际传播实践体系,助力国际信息与传播新秩序的构建,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命题和时代命题。

以讲故事为基本形式,中国的国际传播实践须在坚守中华文明主体性的前提下,精准把握数字技术赋能所创造的珍贵历史机遇,不断走出观念和行动的“舒适区”,全方位激活技术和文化的创新潜力。在新闻传播领域,讲故事的实践之所以经久不衰,正是因为故事是承载意义和价值、推动对话和理解的最佳媒介。因此,“讲好中国故事”既是一句激动人心的口号,也是对一种专属于数字时代的、前沿而深刻的创新国际传播实践体系的呼唤。在这一进程中,从国家,到新闻媒体,到每一个富有民族文化自豪感的普通人,都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系深圳大学特聘教授)

(原标题《以创新性数字叙事赋能国际传播实践》)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周斐斐

(作者:常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