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件“国宝”级珍品或孤本亮相,“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开幕
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2023-05-16 12:34

展览海报。

5月16日,上海博物馆隆重举办“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这是上海博物馆的首个馆藏宋元古籍大展,特别精选了宋元时期66部写本、刻本、拓本展出,以飨观众。本次展品约半数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上海市珍贵古籍名录》,其中有许多举世稀见的“国宝”级珍品或孤本。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入藏上博时曾引起巨大轰动的《淳化阁帖》“最善本”也在此次展出之列。

展厅现场。

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也是中国古籍发展史上的黄金阶段。这一时期,造纸术进入成熟阶段,制墨术步入转型发展期,印刷术更是臻于至善。这一时期的古籍,主要以纸张为载体,有卷子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等装帧形式,采用手书传抄、雕版刷印和刻石拓印等制作方式。无论字体、版面、装帧,宋元古籍都体现出了艺术之美,因而也成为历代藏家的箧中珍宝。


展厅现场。

三大版块,呈现馆藏珍本

本次展览以写本、刻本、拓本三种版本类型呈现馆藏珍本。

第一版块:“翰墨斑斓”

《妙法莲华经》

在雕版印刷发明之前,典籍主要采用手写传抄的方式来进行流通。即便是印刷术发明之后,手写传抄之本也一直存在于知识流通领域。受制作方式的限制,写本存世量远不如刻本,故显得更加珍贵。相较于印本,有一些写本的底本来源更为可靠,文本内容更为丰富,因而更加具备文献价值。可以说,写本一直是古籍中一类特殊而有益的存在。

本版块展出了上博所藏7件宋代写经。现存写经多为敦煌出土本,上博所藏7件为珍贵的传世本,别具价值,其中5件有纪年。两件北宋开宝六年(973)杜遇写本《妙法莲华经》,是本次展览中年代最早的展品。

第二版块:“古椠生辉”

雕版印刷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至迟在晚唐时期已经成熟。到宋代,雕版印刷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典籍制作方式。宋、辽、金、西夏等政权都十分重视佛经,共雕刻内典十余次,版约百万块。至于外典,以浙、蜀、闽、平水等地为刻书中心,刊刻虽多,但今存于世者已稀如星凤。元承宋制,以官、私、坊刻三大系统雕刻了大量的经、史、子、集四部典籍,其中不乏精椠佳刻。

《梅花喜神谱》

《范文正公集》

本版块呈现了宋元时以雕版印刷制作的重要典籍,包括多种馆藏珍罕经、史、子、集四部典籍。其中,南宋景定二年(1261)金华双桂堂刻本《梅花喜神谱》为孤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版刻画谱,曾是海上鉴藏巨擘吴湖帆的镇宅之宝之一。南宋绍兴龙舒郡斋刻公文纸印本《王文公文集》是现存最早的王安石文集。此本为清内府旧藏,系海内孤本。由上海博物馆老馆长徐森玉捐赠的元刻元明递修明印本《宋史岳飞传》和《岳忠武庙名贤诗》、潘祖荫旧藏的《乖崖先生文集》《谢幼槃文集》两部宋刻孤本以及元天历元年(1328)范氏褒贤世家家塾岁寒堂刻本《范文正公集》等珍罕刻本都将在这一版块展示。

第三版块:“宝拓传真”

展厅现场。

与雕版刷印典籍一样,将碑石或木版上的文字拓印在纸张上,亦可将典籍、文字化身千百,广为传播。以纸张拓印碑版之事,大概起源于南北朝,其时已有熹平石经和正始石经的拓本。传世唐拓本,以敦煌遗书中流入异邦的四种最为可信。宋拓本纸墨灿然,拓工精良,因而存世数量相对可观。至于元拓本,因元代国祚较短,往往难以遽定,而多与宋拓混称。就宋元拓本而言,世人于碑重唐,于帖重宋。

《淳化阁帖》“最善本”

《淳化阁帖》“修内司本”

本版块展现了二十余件馆藏珍罕宋拓碑帖,包括与《梅花喜神谱》等列为吴湖帆“文物四宝”之一的宋拓孤本《梁萧敷及敬太妃墓志》、五种宋拓《怀仁集王圣教序》、王世贞旧藏张旭楷书《郎官石柱记》的宋拓孤本等。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上博馆藏的“法帖之祖”《淳化阁帖》“最善本”与“修内司本”也将共同在这一版块展示。2003年,上博成功从美国抢救购回国宝级珍贵文物《淳化阁帖》“最善本”,成为文博界的佳话。此“最善本”存四卷,其中三卷为存世仅有的祖刻原石拓本。而“修内司本”为著名鉴藏家翁万戈旧藏,这是上博自2004年购入后首次展出。此本亦为孤本,是唯一由南宋皇家翻刻的《淳化阁帖》。

另外,配合展览,上海博物馆还为公众奉上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文创产品。

本次展览展期至8月13日。

(照片由上海博物馆提供)

(原标题《多件“国宝”级珍品或孤本亮相,“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开幕》)

编辑 秦涵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董晓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