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为何能吸引天南地北的人前来投资兴业? 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构筑“创业之都”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泳 /文 杨浩翰 /图 任宪平 孙迪 刘真/视频
2023-04-02 22:20
收录于专题:飞阅深圳 | 专题

截至今年3月底,深圳市商事主体突破400万户,实现历史性跨越。

回望2013年3月1日,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拉开帷幕,多措并举降低创业门槛,“激活一池春水”。12天后,深圳市中智仿真科技有限公司代表领取了营业执照,深圳第100万个商事主体诞生。深圳商事主体从100万户到400万户,用了整整十年时光。

深圳商事主体总量长期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为何能吸引天南地北的人前来投资兴业?记者在采访时商户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深圳优越营商环境吸引他们前来扎根。

为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深圳不遗余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近几年来,深圳不断推出税收减免、补贴降息、科技创新 、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扶持政策,让创业投资者如鱼得水。

程序便捷,在深圳开办企业就是快!

“我们公司能顺利注册并运营,得益于深圳优质的营商环境。”深圳市华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克非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于今年3月20日,主营业务是技术开发、人工智能、大数据服务等等。“深圳商事登记简便快捷,当天申请注册,当天拿证成立,在深圳开办企业就是快!”

韩克非说,他来深圳工作多年,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优越性。前不久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机遇之城2023》报告显示,深圳在技术与创新、营商环境维度上排名第一,这是名副其实的荣誉。“让我们感受深刻的是,今年2月,深圳市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及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包含多项减税降费政策,为我们这种初创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他介绍说,目前公司成立以来,致力于科技创新,专注于研发服务,努力走好发展的“第一步”。

深圳之所以成为全国商事主体最多的城市,得益于深圳“敢闯敢试”的精神。2013年3月1日深圳在全国正式启动商事制度改革,开创国内多项“先河”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先照后证”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企业松绑减负进一步破解“准入不准营”现象、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十年来,一项项改革通过制度创新清除市场壁垒,以许可审批制度改革为起点,通过事前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大幅降低准入门槛,着力构建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有效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降低商事登记门槛,深圳的改革脚步从未停歇。据深圳市企业注册局局长张弘驰介绍,今年出台的《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激发市场活力 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共有23条措施,在聚焦优化市场主体准入准营环境方面,推出6条措施。包括推行线上线下一体化审批服务、压减许可审批时限、优化许可审批事项、推动许可审批跨城互认、扩大3C免办便捷通道、开展商事登记帮办服务,提出推动许可审批跨城互认,实现企业“一地办证、多地经营”等,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让投资创业者轻松迈过“准入关”。

政策帮扶,小微个体户企业获益多

作为“创业之都”,深圳创业密度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达每千人227.4户。当下,深圳不仅有华为、比亚迪、招商银行、TCL等“顶天立地”的大型企业,更有数百万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活跃的市场细胞。这么多的商事主体,深圳如何让它们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深圳创业,政策红利多多!”深圳市视佳医精工眼镜科技有限公司股东赵拼拼感受很深,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他说,深圳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真金白银的惠企政策来招商引资;疫情防控期间,深圳国有物业租金的减免,社保费用减免,个体工商每季度有税收减免;验光配镜这个行业,政府每年是安排工作人员下来,对计量仪器检测,对每一个商家镜片的质量进行抽检,这些费用都是政府出钱……

赵拼拼说,深圳加大“个转企”奖励政策,统一奖励标准为每家1万元。对于退役军人办理商事主体给予三年的免税政策。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能充分享受相关政策。他把2014年9月成立的个体眼镜店,在2023年3月办理“个转企”。

最让赵拼拼高兴的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找到精神家园。深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以下简称“小个专”)占商事主体总量的97%以上,绝大多数都属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推动“小个专”党建工作是新时代夯实党的执政之基的客观要求。在市委组织部、市两新组织党工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目前,深圳市已经依托11个区成立11个区级“小个专”党委,全市78个市场监管所全部建设“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导站,实现党建工作指导站全覆盖。产业党委搭建资源共享、价值共赢、发展共促的平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下,深圳正以真材实料的产业空间、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真金白银的惠企政策、长期向好的营商环境,为各类商事主体创造更大机遇,成为企业更好更快成长路上的“硬支撑”。

在深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发展迅猛,重大企业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投资深圳就是最好的选择!关注深圳,就是关注机遇;投资深圳,就是投资未来。”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2022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说,深圳是一座梦想之城,也是一座创新活力之城。比亚迪伴随深圳的发展,成长为横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的世界 500 强企业,这是深圳打造更高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生动体现。2022年以来,比亚迪在深圳实现工业产值同比增长96%,跑出加速度,成为深圳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专家建议 

今后在发展质量上下功夫

“商事主体的增加无疑将推动经济发展,数量增多固然可喜,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着眼在今后发展的质量上。”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教授,在得知深圳商事主体突破400万户的消息后表示,商事主体规模整体扩大后,今后就更要“在一些重点项目上实现突破,因为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更需要集中力量攻克一些技术创新问题,所以深圳的商事主体结构还有进一步发展和调整的空间”。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国宏认为,接下来,深圳要更加发挥商事主体的高敏锐性、高灵活性,让它们大力开拓内需市场和国际市场;商事主体也要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只有扎扎实实不断搞好经营、搞好研发,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商事主体数量上突破反映的是创业环境和创业热情的集中体现,而企业的存活度才是确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战略咨询专家郭磊指出,要通过科技赋能,强化信息技术深度,应该是今后我市商事主体管理需要突破的新目标。他建议,政府部门应该用好“互联网+政务服务”这个强有力的“推进器”,充分整合政府数据库,更加关注市场主体的活跃度,利用AI技术跟踪、分析商事主体的市场表现,不断营造和完善让企业长期存活的市场氛围,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另外,政府主管部门应更加关注产业链的布局合理,避免出现因单一化的产业优惠政策而导致的一窝蜂涌入,致使产业不平衡发展。主管部门应根据我市的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优化产业布局,用好政策工具打造我市经济发展所需的完整产业链结构,为企业营造最为有利的发展空间。

(原标题《深圳为何能吸引天南地北的人前来投资兴业? 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构筑“创业之都”》)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克 三审 董晓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泳 /文 杨浩翰 /图 任宪平 孙迪 刘真/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