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博物馆举行“话重阳,佩茱萸”重阳节活动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2022-10-04 22:59

听重阳文化、观赏菊花、古城游览、佩戴胸花、吃重阳糕、饮菊花茶、挥毫写重阳画团扇……重阳节当天,由深圳市文明办主办,南山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深圳市南山博物馆联合承办,深圳悦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话重阳,佩茱萸“重阳佳节主题活动在南头古城报德祠举行,数千人同时在网上观看了直播。

九九相逢,日月并阳,气象鼎盛,谓之重阳。所以,重阳自古被视为吉祥之日。  九九”又与“久久”同音,寓意长久长寿。2012年12月28日,我国将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年节” ,敬老、尊老,蔚然成风。

重阳节有出游赏秋,登高远眺的习俗,南山博物馆的志愿者们带领受到邀请的长者游览南头古城,讲解古城历史遗迹。

当天的报德祠菊花吐艳、茱萸飘香、纸鸢高挂。报德祠现为南头古城先贤孝廉文化展馆。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王安丹老师为长者们讲述了重阳节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和岭南第一孝子黄舒孝敬父母的故事。百善孝为先,一辈子,有的东西可以等一等,唯有对父母、长辈的爱不能等。

重阳时节秋意渐浓,菊花盛放。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写道,“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陶渊明说:"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赏菊可是重阳节的重头戏,“无菊不重阳”。

重阳节有佩戴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尤为盛行,古人认为在重阳这一天插茱萸可避难消灾,人们或将茱萸插在头上或佩戴于手臂胸前。如今,我们不再忧虑除祸辟邪,于是“遍插茱萸”成了重阳亲朋好友团聚,其乐融融的象征。

《西京杂记》有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这里的蓬饵,便是最初的重阳糕。糕与“高”谐音,“步步高升”,“百事俱高”,“人往高处行”,是故重阳饮酒吃糕也为着一个美好寓意。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谢松涛老师现场挥毫泼墨,为老年节写下美好的祝愿。

本次线上直播观众达2262人,参加了四个环节的问答互动,通过新媒体的传播让更多的市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南博志愿者供图)

(原标题《南山博物馆举行“话重阳,佩茱萸”重阳节活动》)

见习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李怡天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