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深圳红立方看展啦!龙岗百年客家民居黑白银盐摄影展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文/图
2022-09-21 22:58

9月20日,龙岗百年客家民居黑白银盐摄影展第2站在深圳红立方举行,此次展览以“乡影存寄”为主题,作品依然延续第1站以龙岗客家民居为呈现主体,由十多位有着丰富摄影经验的摄影艺术家采用传统胶片摄影为创作方式,力图给观众呈现一个有温度有质感的客家民居群像。

本次展览由深圳市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展览将持续至10月15日,观众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龙岗文体通”或“深圳红立方”预约观展。此次展览认真打造每个细节,通过专题梳理、深入挖掘和有层次的主题表达,希望让观众得到一种在影像中阅读的心灵体验。观物、观史与自我关照,无声却传递出历史巨大变迁与人的力量。

客家民居承载着客家人独特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客家人的勤劳智慧和客家文化的厚重积淀,被誉为夯土的史书、立体的诗歌。在建筑美学视野中,客家民居有千姿百态的建筑造型,与其他地区的汉族民居建筑的共同特点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雕花是传统客家民居建筑文化的重要体现,浮雕、采地雕、透雕等技法结合运用,雕刻图案多保有原木色或施色、漆金。除了装饰点缀空间这一作用之外,以从日常生活中取材的花草乌雀纹,具有吉祥寓意的祥禽瑞兽、祥云、回字纹、牡丹花等元素为主的纹饰内容亦充分反映了客家人简朴自然的民风和对幸福生活美好的愿景。

而龙岗地区的鹤湖新居、大田世居、茂盛世居等客家民居占地广阔、气势宏大,在建筑细节上融入部分西洋建筑成分,甚至广府和潮汕建筑所具有的一些装饰工艺也被用于客家围屋的一些建筑局部,这些建筑成为深圳新客家围屋的典型代表,它们如同一个个“客家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客家人开拓深圳地区的历史见证,被誉为客家民居建筑艺术的结晶。这些民居也体现了深圳本土客家人勤劳勇敢、自耕自足、奋斗不息的精神,为研究深圳历史、文化、民俗和建筑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策展人刘志敏介绍,此次展览以龙岗客家民居为呈现主体,以黑白手工银盐的传统摄影方式拍摄人文景观,让我们重新思考如何以黑白影像为媒介,展现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积淀,传承完整的文化脉络。而如何用镜头讲好中国故事,也正是摄影师们所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黑白银盐特有的光感质朴、纯净,手工暗房后期带来不同于数码摄影的另类触觉,或许能唤起都市人一种久违的对于历史过往的审视和追溯,就如同百多年来迁徙并定居在这片土地上的客家人内心深处对于‘家园’的牵绊——由‘聚族于斯’的安住,到‘我心安处是吾乡’的情感投射。”

记者了解到,所谓“银盐”,其实是指卤化银,是卤素与金属银形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卤化银特别是氯化银、溴化银因具有感光性用于制造照相材料—软片、印刷纸、硬片。由于在化学元素中,银的稳定性能,决定了留下的影像历经一百多年时间保存依然能清晰的呈现。因此说,以这样的工艺技术产生的摄影作品,是物理和化学反应、工艺和艺术的结晶,是能真正长期留存的影像,所以得到博物馆、档案馆,以及众多收藏者的宠爱。

此次展出的龙岗众多客家围屋作品,是刘志敏与一群多年来坚守传统银盐摄影和传统暗房制作的深圳摄影师,开启的一场聚焦龙岗客家围屋的艺术创作。他们秉承匠心精神,行走龙岗鹤湖新居、大田世居、茂盛世居等多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围屋建筑,进行实地拍摄、制作,历经多道工序,最终形成了这批既有质感又有立体感的优秀作品,值得一看。

编辑 刘思凡 审核 刘春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