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系列科普讲座首场活动举行,院士解密脑科学
东莞+
2022-07-19 21:53

喜、怒、哀、乐、憎、恶、爱,你宝贵的大脑哪一个区域“控制”着喜?哪一个区域“蕴藏”着悲?类脑科学在哪些领域开始进入应用探索?

“让空气中飘浮着科学的味道”,7月19日,“从脑科学到人工类脑的智能之路”科普讲座首场科普讲座亮相,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以《类脑感知与认知在人工智能创新产业的探讨》为主题,带领观众一起解锁脑科学、类脑感知、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展望未来脑科学的发展路径。

增加松山湖“科学的味道”

脑科学被看作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最后疆域”。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简称“中国脑计划”,属于前沿技术,包括探索大脑秘密、攻克大脑疾病为导向的脑科学研究,以及以建立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为导向的类脑研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造福人类都将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

本次活动采用“线下讲座+现场线上直播”的方式在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举行。

松山湖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委员梁展鸿表示,本次讲座是提升松山湖科学味道的系列活动之一,松山湖计划8月20-21日举办以“脑科学与类脑计算”为主题的2022松山湖科学会议,进一步提升松山湖的科技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充分展示和宣传松山湖科学城。

梁展鸿表示,希望借助科普讲座,让管委会及科研机构代表等,更加了解与脑科学相关的前沿突破性技术,利用现代化、跨领域的科学手段来攻克有关人脑和大脑认知的深层问题等内容,推动前沿科学技术普及和知识传播。

在我国,2016年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2021年,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启动立项工作,拉开了中国脑计划的序幕。

真有感情的“开关”?

现场,陈俊龙院士从类脑计算、国内外脑计划战略、AI芯片的研究现状、我国脑计划-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多个角度切入,立足全球高度,深入浅出地回顾了全球脑科学的发展路径。

陈俊龙院士表示,在我国,脑认知、模拟脑和健康脑是国家脑计划的“一体两翼”。其中,广为人熟的“脑机接口”,其前提是脑芯片的研发。“脑芯片是治疗或预防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自闭症、癫痫和床上性脑损伤等伤病的新方法。”

陈俊龙院士还从脑认知原理解析,认知障碍相关重大脑疾病发病机理与干预技术研究、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技术及应用、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研究、技术平台建设、青年科学家项目等方面予以解析脑科学的发展。

大脑到底是如何运作的?是否有一个感情的“开关”,打开就会进入爱情的春天,关闭就会关上爱情的窗?

现场,陈俊龙院士在演讲时表示,不同大脑活动中,不同脑区呈现相应的组合激活状态,医疗领域主要分为六种联合皮层系统的脑功能网络。

脑功能网络,是指针对不同任务,人脑需要依赖各个功能区域进行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以网络的角度研究人脑系统,有助于理解大脑信息加工和表达机制,此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功能区域大脑拓扑结构,便是脑功能网络。

不同的脑功能网络有怎样的作用?

“6种脑功能网络包括默认网络(冥想、内省思考)、背侧注意网络(高度专注状态)、认知控制网络(参与多种高级认知)、突显网络(评估突出刺激源)、左额顶网络(语音、记忆)、右额顶网络(抑制、逻辑、工作记忆)。”陈俊龙院士表示。

如何识别脑功能网络及情绪、精神认知?

情感认知活动,主要研究各种情感认知中,人脑联合激活区域的相关脑功能网络。

陈俊龙院士表示,脑电(EEG)是一种使用电生理指标记录大脑活动的方法。它记录大脑活动时的电波变化,是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的总体反映。因此,使用脑电信息对脑功能进行验证与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脑电构建情感脑功能网络,成为人工智能与脑科学交叉领域的重要方向。”陈俊龙院士表示。

陈俊龙院士还分享了人工智能中的感知与认知,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人工智能在智慧戒毒、智慧司法、智能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和技术路线。

(图片:张华桥)

(原标题《松山湖系列科普讲座首场活动举行,院士解密脑科学》)

编辑 高原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张雪松 郑蔚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