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助力打造“幼有善育”的“光明范本”
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卓文 通讯员 刘懿 温燕姿
2022-07-18 11:50

7月10日-12日,光明区2022年学前教育教师暑期全员培训活动顺利举行,本次培训以腾讯视频会议的形式在线上进行,全区86所幼儿园共有2600多名教师参加了线上研修活动。此次培训是光明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举措,也是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光明分院(以下简称“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坚持服务光明区幼儿教师团体,努力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以专业引领全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又一实践。

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市教科院光明分院自成立以来,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学前教育名师培养步伐,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构建并完善名师培养体系,助力打造“幼有善育”的“光明范本”,一幅光明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在缓缓舒展开来。

开展全员培训

拓宽教师专业成长通道

市教科院光明分院组织开展光明区2022年学前教育教师暑期全员培训。

为促进光明区学前教育高质量、高颜值发展,7月10日-12日,市教科院光明分院组织开展为期3天的光明区2022年学前教育教师全员培训。本次学前教育暑期研训依据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对研训内容、研训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科学设计,既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也为各幼儿园的园本研训起到科学指导的作用。在教研的基础上,针对光明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市教科院光明分院设计了有效提升教师岗位能力的研训内容,学前教研员组织兼职教研员和“苗圃工程”名师研讨暑期全员培训课程,集体备课,集体研磨,为名师制定专属课程。再邀请专家对“苗圃工程”名师的课程进行指导,最后再由区级名师向全区幼儿教师授课。这不仅为光明区“苗圃工程”名师搭建了展示平台,发挥了示范引领的名师效应,而且还借助交流学习将园所之间紧密结合,起到了相互促进的学习效果。

3天的集中研训虽然短暂,但有助于引发教师对日常工作的思考,借助专家的视角重新审视日常工作的问题。各幼儿园还会结合当日的学习内容再进行总结思考、交流分享来保障研训的实际效果,后续将会在全区研训的基础上,开展具有园本特色的研训活动,由点及面,共同反思日常工作的问题,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共同提升。参加活动的教师纷纷表示,培训方式新颖,内容翔实贴近工作实际,受益匪浅。各幼儿园还将充分发挥教研指导和服务的作用,在幼儿园内有效推进后续的研训指导,进一步发挥本次研训的最大价值。

暑期全员培训只是市教科院光明分院聚焦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光明区学前教育的教师队伍整体年轻,市教科院光明分院不断创造更好条件支持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师搭建成长的阶梯,拓宽教师专业成长通道,为青年教师切实解决“成长的烦恼”。早在2022年3月,为创新光明区学前教育教研机制,提升光明学前教育教学品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教研水平,助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围绕当下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借助光明区幼教集团及学区联盟力量,有效整合全区优质资源,利用“光明青年说”项目开展三级联动教研,通过市教科院光明分院统筹安排、学区示范引领、园本教研拓展延伸的路径,按教师需求设计专题,聚焦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创设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教研氛围。

3月23日,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开展了光明学前教育青年说第一期教研活动,来自光明区学前教育第七学区联盟的6位教师在线上进行说课,共计1200名教师在线参与。如今,这项活动已经进行了7期,每次分享结束后,学前教育教研员都会从教师教学方式、手段、评价等方面进行细致深入地点评,对教师存在的困惑进行解答,以小见大,加深教师对问题的分析与理解,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成立名师工作室

带动学前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2022年5月19日幼小衔接基地园(校)联合教研活动现场。

市教科院光明分院自成立以来,不断创新形式为教师搭建成长的阶梯,通过高端研修、工作室、导师制等方式,对每个梯队进行持续性培养,并把学前教育“苗圃工程”作为名师培养的实验孵化地,努力打造光明区学前教育优质教师队伍,建立完善的学前教育培养体系。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坚持系统设计、高端培养、创新模式、整体推进,注重发挥名园长、名教师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光明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为光明区学前教育高质量高颜值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5月25日,光明区学前教育“苗圃工程”名师授牌仪式在光明区玖龙台幼儿园举行。会上为前期评选出的18位名师工作室(微团队)主持人授牌。据介绍,打造光明区学前教育“苗圃工程”名师工作室(微团队)是贯彻落实《光明区关于加快推进“幼有善育”的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具体行动,通过创建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指导、辐射和带动作用,探索教师专业发展、“规模培养”名师的新模式,让更多的教师成长为名师,进一步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高品质学前教育。“苗圃工程”名师工作室(微团队)将通过定期开办读书会、研讨会等活动,有效做到分类指导,按培养学员标准要求,分岗位、分层次、分类型进行名师阶梯培养。

作为“苗圃工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学前教育教研员朱文静老师提出“三个一”的近期工作目标,即从个人开始,扎扎实实为光明区学前教育做一些实事,展示一节活动介绍、举办一次专题讲座、主持一个读书会,在实践中引领好工作室成员、学员,最终以“1+10+N”模式带出一批骨干教师,推动团队及片区学前教育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市教科院光明分院,2021年11月,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幼教集团揭牌成立。该幼教集团以玖龙台幼儿园为核心园,通过组建集团名师工作室,开展定期教研、互访交流活动等做到互融共建、互学共长、互助共赢,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园的优势,促进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全区延伸,助推光明区学前教育高质量高颜值发展。

市教科院光明分院院长彭红玉表示,希望光明区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们积极投入到名师工作室(微团队)的建设中,利用好优质的资源并全面辐射,促进教育创新和幼儿园的向上发展,让各名师工作室及微团队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助力打造“幼有善育”的“光明范本”。

以赛代练以赛促教

助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

2022年光明区幼儿园教师基本功大赛赛前指导。

2022年3月,光明区2022年幼儿园教师基本功大赛拉开序幕,全区2351名幼儿园专任教师全员参与“大比武”,通过以赛代练、以赛促教的方式,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为打造“幼有善育”的光明样板奠定扎实基础。本次大赛紧密结合幼儿园保教工作实际,围绕幼儿园教师基本素养和专业能力两方面内容,共设六个比赛项目,包括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实施、游戏材料设计、幼儿活动观察记录、才艺展示和演说答辩,都是幼儿园教师们日常工作中需具备的能力素质。其中,演说答辩项目要求选手进行教育故事演说及现场答辩,答辩涉及幼儿教育专业理论中的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幼儿园教育内容与组织实施方面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及岗位工作能力要求,以及具体实践中的问题等内容,极为考验选手专业功底和临场应变能力。

在赛程设置上,比赛分为园级比赛、片区比赛和区级比赛,区级比赛由市教科院光明分院组织。在2月到4月份的园级选拔赛阶段,各幼儿园将围绕上述六个比赛项目要求制定园级比赛方案并组织实施,一园一案,通过对老师们常态化的考核,优化提升教师职业技能的应用能力,每所幼儿园选拔出1到3名选手参加片区比赛,再选拔出片区优胜选手参加区赛。在区级晋级赛中还邀请了光明区学前教育8位名师担任导师,导师们将与进入区级比赛的选手们组成战队,再分别带领自己的战队进行基本功切磋。经过初赛、晋级赛、半决赛3场比赛后10名教师突出重围,进入总决赛。整个赛程中一共召开了100多次幼儿园指导会、30多次片区指导会、3场区级指导会。

跟以往不同,2022年的幼儿园教师基本功大赛通过区级平台搭建、园级赛训合一、竞赛导师引领等多种形式构建更科学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将充分夯实全区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功,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建设高素质学前教师队伍,加快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步伐,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市教科院光明分院以各类区级、市级、省级比赛为平台,有效利用以赛促训的机制,设计部署比赛+专项培训的模式,保证全区幼儿教师人人参与园级选拔、区级选拔、市级选拔的过程,在园、区、市、省的赛训联动机制中不断磨练教师的基本业务技能,提升专业素养。

探索幼小衔接

整合优质资源打造联动共同体

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利用“光明青年说”项目开展三级联动教研。

幼小衔接是一个重大课题,为探索光明区幼小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市教科院光明分院以“一园一结、一对一策”为工作指引,印发《关于推进光明区幼小衔接试点基地园(校)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光明区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结对工作方案》,建立行政、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幼儿园、小学联动共同体,借助学区联盟治理力量,有效整合全区优质资源,纵深推进幼小衔接有序高效开展,打造从理念到教育生态均衡发展的优质格局。

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基于《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确立幼小衔接课程的发展方向,编制幼儿园的“入学准备课程”和小学的“入学适应课程”,深入教学实践,共同构建起幼小双方参与的动态合作关系网,实现学段对话与课程自然过渡。而在教研联动方面,有机整合全区-片区-园(校)三级教研联动,由市教科院光明分院主办,各幼小衔接试点园(校)承办组织开展教研,研究制定试点园(校)联合教研计划,每个学区每学期承办一次联合教研活动并向全区幼儿园开放分享。充分发挥幼儿园和小学宣传主阵地作用,并结合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四方圆桌访谈”,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开通电话热线、现场咨询、邮件咨询等渠道,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积极搭建家园衔接畅通平台。

建立试点园长效联合机制,推进5个幼小衔接试点园先行先试带动引领,开展幼小衔接精准培训,定期深入园校互动,分享教育环境创设优秀经验,以游戏活动为切入点,引领公民办幼儿园开展“四个一”打卡活动,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帮助儿童科学做好入学准备与入学适应,带动形成全区幼小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

光明区玉律学校玉成幼儿园作为全区5个“幼小衔接”试点幼儿园之一,依托结对学校——玉律学校一体化管理的特点,在课程建设与儿童学习环境创设方面实现双向链接、互通共建,既保持与玉律学校美育教育的理念统一,又保持幼儿园发展的独立特色。玉成幼儿园创新融合美育,关注幼儿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各项能力的全方位发展性连接,并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以及年龄特点,各班级设置自主性活动区域8-12个,在保障基本功能的同时又凸显各班美育特色,实现与玉律学校美育教育的资源共享、美育课程体系贯通融合。自2021年9月起,玉成幼儿园正式加入中科院幼儿STEM学习共同体,在专业教师引领下,逐步引导幼儿将知识的获取、方法与工具的利用以及创新生产的过程有机统一。通过每个学期开展针对STEM项目活动的课程审议、活动跟进及项目汇报,逐步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实现幼小衔接科创教育一体化。

(本文图片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光明分院提供

(原标题《创新教师培养模式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助力打造“幼有善育”的“光明范本”》)

编辑 编辑-高原(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特区报-桂桐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卓文 通讯员 刘懿 温燕姿)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