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首届“光明向未来”青年科学家发展大会启幕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通讯员 陈建波 文/图
2022-06-14 18:00

科学是永不落幕的璀璨星河,光明是驶向未来的科学方舟。为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6月13日,首届“光明向未来”青年科学家发展大会在光明科学城启幕。大会主会场通过开展政策宣讲、院士主题演讲和高端对话,聚焦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成果分享、资源合作等主题,共话人才与科技创新工作发展新局,进一步提升光明科学城集中度显示度。

“光明向未来”青年科学家发展大会在光明科学城启幕

为搭建更高层次的青年人才成长交流平台,优化人才创新发展机制,大会上,广东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会(联合会)正式成立。该研究会将依托光明科学城的科研氛围与人才优势,以开放、合作、交流的融合创新模式支持青年人才发展,助力光明科学城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地。

广东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会(联合会)成立

人才工作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主题演讲者们从科学家自身发展到科技成果应用于市场,再到人类共同命运发展的角度,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成会明作了《传承科学家精神,立足大湾区创新》主题演讲;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副院长杨学明作了《追求卓越》主题演讲;深圳湾实验室肿瘤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副所长申雪桐带来了《敢为人先,光明绽放》主题演讲;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产业创新与转化中心主任罗巍就《合成生物学从原始创新到应用转化》主题展开演讲。在《科技向善,从青年开始》高端对话环节,专家们就科技伦理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倡导让科技向善放大人性之善,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

“科技向善,从青年开始”高端对话环节

为祝贺首届“光明向未来”青年科学家发展大会成功举办,一直关注光明科学城发展的一批科技战线专家纷纷送来了祝福,他们分别是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常务副主席、原科技部秘书长、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理事会理事长,原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靳晓明,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梅建平,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副总评估师、原科技部科技公参韩军。

光明区委书记、区长蔡颖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光明的山水田园绿城美好环境能为大家带来科学灵感;良好的教育医疗服务能让青年科学家们心无旁鹜投身到科学研究中;全力打造的人才街区能让青年人才在拐角处就能碰到科学伙伴;定制的政策可以提供科学跋涉中所需的粮食和水分;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的模式能让青年科学家从科学研究走向创业的彼岸。

大会采用“1+N”办会模式,主会场结束后,深圳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中山大学·深圳、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广东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会(联合会)将分别开展大会分会场活动。

【读特新闻+】

为基础研究领域科研人才备好“暖板凳”

在首届“光明向未来”青年科学家发展大会上,《光明科学城青年科技人才培育专项行动》政策宣讲环节中的满满干货,吸引了众多在场青年科技人才的密切关注。

光明区一届四次党代会提出,光明要锚定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奋斗目标不动摇,集中力量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

光明科学城充分凝聚各方创新力量,融合各科研机构科学资源,开展系列交流合作发展项目,为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舞台,让青年科技力量支撑光明科学城的建设发展。

靶向引进科学城建设高精尖缺人才

光明承载着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光荣使命,肩负着为深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破题先行的责任,光明的创新能级直接影响深圳的增长后劲。

而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对于光明区来说,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建设需要加快集聚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包括吸引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那么,如何才能引育、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光明区将通过发挥政府部门引导作用、用人单位主体作用、中介机构渠道作用,共同搭建顺畅引才通道,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地。

据了解,光明区近期已发布了“人才高地计划”,从分层次引才聚才、分类别育才用才、全方位爱才留才三方面共提出了20条具体措施,精准施策靶向引进科学城建设高精尖缺人才。

分层次引才聚才,主要是针对战略科学家、院士、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海外科技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基础性人才等6个不同领域人才,打造极具吸引力的人才集聚高地。

分类别育才用才,主要是针对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科技型企业家、技能人才、科技服务人才、卫生健康人才、基础教育人才、文化体育人才等8个不同领域类别实施培育专项行动,打造极具活力的人才成长高地。

引进和培育什么样的人才是决定科学城建设的关键之处。对于光明科学城来说,只有拥有大量的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科技型企业家,才能更好把源头创新动能转化为经济发展势能。因此,在大会的政策宣讲中,详细讲解了光明科学城将重点引进的科技人才类型和引才方法。

其中,针对博士和博士后,将先调研需求,后精准画像;先智能筛选,后人工匹配;先线上对接,后现场签约;分类追踪,保障落地。针对急需紧缺人才,编制并定期更新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征集企事业岗位需求,面向全球发布招贤令,给予人才配套服务,给予用人单位引才奖励。针对海外科技人才,将用好人才计划,给用人单位申报奖励,给予中介机构引才奖励,并通过海外联络机构协助引才。

为解决青年科技人才担纲机会少、成长通道窄、 生活压力大等面临的实际困难,《光明科学城青年科技人才培育专项行动》中,着重提出了要稳定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投身基础研究,包括为基础研究领域科研人才备好“暖板凳”,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给予生活资助,对留下继续承担本项目科研的出站博士后延长支持期;

引导支持重点产业领域研究的“开拓者”,支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揭榜挂帅,承担揭榜挂帅科技项目主要负责人的青年科技人才给予支持;鼓励支持基础前沿交叉领域研究的“探索者”,

曾获得国家重点青年项目支持的负责人,在支持期结束后来光明区从事基础前沿交叉领域的研究,经重点科研机构自主推荐,将予以支持。

建设世界一流创新人才宜居宜业“梦家园”

靶向引进能提高引才质效,配套支持将有力护航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

光明区将在培育载体、学术交流、学术研修、科技金融等方面提供多方配套支持。培育载体支持方面,将实施博士后工作站点“倍增计划”,设站资助,支持光明区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试点构建人才融合创新平台。在科技金融支持方面,将开发青年科技人才专属金融产品“惠青贷”,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最高300万元的消费贷和最高2000万的经营贷。

如何让青年科技人才在光明安身、安心、安业?

光明科学城“人才高地计划”中,提出了要全方位爱才留才,从人才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学术氛围、线上线下服务等方面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打造让人才无忧的服务高地。

住房无忧,加大人才住房供给,到2025年,预计供应公共住房4万套,为短期来光明的人才提供拎包入住短期租住服务,对为光明科学城作出贡献的科研人员“一对一”定制配租方案。

教育无忧,加大优质基础教育学位供给,到2025年,预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6.88万个,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与10余所名校合作办学,引进国际化学校,让孩子们接触顶尖的科学大师、完善的创新科学课程,享受光明科学城专属“成长福利”。

生活无忧,构筑高品质科学家园,规划建设“科学家谷”,集中布局创新孵化、创意社交、休闲聚会、公共艺术等综合空间,打造国际化创新街区。加大优质医疗供给,配置涉外服务名医中心或门诊部。

同时,光明区将打造线上线下人才服务平台,提供生活便利服务。线上推出“人才码”,人才持码享受子女入学(园)、配偶就业、医疗保健、小汽车增量指标、人才安居、户籍办理、研修等政策性服务;享受政务服务、出行便利、金融服务、创业服务、法律服务、文体服务、父母颐养服务等便利性服务。线下建设SET服务阵地,打造“科学家的家”、“工程师之家”、“技能人才之家”等服务交流展示空间,提供高品质配套服务。

编辑 姚静霞 审核 汪新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通讯员 陈建波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