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AT馆群成立十周年:为艺术馆群发展带来“OCAT”样本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2022-06-07 16:12

从个体到整体,从有形到无形,从空间连续性到心灵的纽带,创立于2005年的OCAT(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自2012年4月正式登记为独立的非营利性美术馆,就开始积极构建布局全国的当代美术馆群。2022年,OCAT馆群迎来10周岁生日。

OCAT深圳馆 图片由OCAT提供

如今,OCAT已建有OCAT深圳馆、华・美术馆、OCAT上海馆、OCAT西安馆、OCAT研究中心(北京馆)以及以项目合作方式开展的OCAT分展区,5个分馆和7个分展区的馆群概念和宏大的艺术版图。它所探索的美术馆群模式的构建,为中国繁荣的馆群发展带来一份“OCAT”样本。

顺势而为 触摸时代脉搏

文化是城市未来的动力和精神的基石,艺术营造是文化动力的核心。正是观察与预见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和文化领域呈现出的活力和广阔前景,才有了OCAT馆群扎根的土壤。

OCAT深圳总馆、华·美术馆馆长方谊翎介绍说,OCAT馆群的建立,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促成的。“当时OCAT学术创始人黄专老师做了一个专业蓝图的规划,根据每个馆所在地域的历史人文和城市的特点,形成不同的学术定位和差异化的发展模式。2012年,华侨城就已经开始构建布局全国的馆群。”

华侨城从1985年成立之初就与艺术结缘,持续关注和支持着当代艺术。从1997年落成对外开放的何香凝美术馆,到2005年成立的OCAT深圳馆,再到2012年建立布局全国的OCAT馆群,华侨城以资助艺术机构和支持艺术项目为抓手,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独辟蹊径 激活城市文化

2005年成立的OCAT深圳馆是OCAT馆群总馆,定位为当代艺术理论、实践和研究。它的诞生契合深圳2003年提出的“文化立市”战略,其定位和发展也与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体现出深圳敢闯敢试、改革创新的精神。

作为馆群中成立最早的机构,OCAT深圳馆17年来一直围绕艺术创作和思考开展一系列专业策展、研究和收藏工作,沉淀众多品牌项目,包括有着20多年历史传承的“OCAT双年展”。

正如歌德所说:“要与世界联系,没有一种方法比艺术更好”。对深圳来说,艺术也是一扇见证它40年华丽之变的窗口。OCAT深圳馆不仅是当代艺术在深圳从萌芽、茁壮成长到绽放多元艺术图景的见证者,更通过丰富的公共教育活动、讲座、放映、表演等活动,积极搭建当代艺术与大众沟通的桥梁。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在地性”的话题反复出现在OCAT深圳馆的各类项目中。比如,2006年,OCAT深圳馆的三件重要藏品——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参与的“深圳华侨城段地铁壁画工程”,在地铁这一公共空间里展示中国当代艺术原作;2012年举办的“回忆·现实——OCAT表演·2012”的开放型剧场表演,邀请深圳本地观众共同创作一部“普通观众带着自己的记忆和故事走上舞台”的作品;2019年的“潮水流波:流动中的潮汕电影百年”放映,聚焦占据深圳总人口很大比例的潮汕人,并从传统“潮剧”出发,反映出全球化的动态;如隋建国、向京、徐坦、刘建华等当代艺术名家的作品,都在这一场域里留下身影。

华·美术馆

2008年成立的华·美术馆是中国第一家设计型主题美术馆,以推动设计的交流、发展和研究作为主要方向,关注设计的实验性以及跨学科的创新力量。在公共教育方面有很多成熟的品牌。比如,深受深圳市民喜欢参与的D-TALK。

2020年,OCAT深圳馆和华·美术馆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定为广东省一级美术馆(民营美术馆类)。评审委员会认为:“OCAT作为民营美术馆,在广东省内起到了标杆榜样作用,同时在业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机构的学术定位清晰、展览活动多样化,并拥有优秀的人才团队在大力、积极地推动艺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匠心独运 探索分馆的艺术构建

OCAT馆群各分馆各具独特定位,分别结合自身研究和实践重点,以所在城市为基底,对在地文化和传统文化展开不同的探索。

OCAT上海馆

2007年在OCAT上海浦江展区开启的“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成为业内一直津津乐道的项目。它是由OCAT的创始人黄专先生为浦江华侨城这一新型城区策划的一项长期公共艺术计划。此计划历经十年,改变了上海浦江的艺术氛围与生态,使当年上海较偏僻的区域成为艺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这项公共艺术计划目前已进入第二个“十年”,持续为这一制造艺术与公众的连结点。

于2012年成立的OCAT上海馆,专业方向是建筑设计和媒体艺术。除了形成很多自有品牌之外,其显著特色在于,公共项目与上海本地建筑有着很强的关联性。上海的建筑资源丰富,OCAT上海馆以建筑为突破口,艺术赋能,深耕在地文化。

OCAT西安馆

2013年成立的OCAT西安馆,扎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都,像一个当代艺术聚能“磁场”。它结合西安本土资源,以国际化水准推介中国的当代艺术。西安学术项目里很多与在地元素有关,比如“西安肖像”“西安角”“自我空间”等,凸显出西安视角的当代艺术。

2015年成立的OCAT研究中心,主要做当代艺术史、艺术理论文献收集、研究、出版和交流,也是OCAT馆群在北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展示窗口。每年会推出一系列年度讲座、研究型的学术项目以及很多重磅展览项目。

OCAT研究中心

近年来,OCAT馆群通过分展区在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推广当代艺术,一场场“现象级”的城市公共艺术品牌活动,用“春风化雨”的方式陪伴着城市成长。另一方面,OCAT馆群之间,资源可以共享,形成互补与共振。如同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所说:“这些所有都是一件东西,是一个整体,而非组件与组件堆砌而成。”

(原标题《艺术馆群发展的OCAT样本》)

编辑 (冻结)董雯静审读 韩绍俊审核 特区报-桂桐,编辑-关越(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