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参与问卷调查,共绘“山海连城·公园深圳”
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文/图
2022-06-05 22:48

“希望深圳公园资源配置向原特区外薄弱地区倾斜”“公园城市建设应注重减少人工干预,保护维育原有自然生境”“除大规模建设陆域公园外,增加海洋类公园也是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6月5日,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组织,政府人士、业内专家、市民代表共同参与的《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公众论坛,在人才公园举行,共绘深圳公园城市蓝图。

项目组介绍“公园深圳”规划草案编制情况。

论坛上,项目组负责人介绍,《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目前已形成规划草案,于5月28日开始为期30天的公示。线上渠道意见征集反响热烈。近10000份有效调查问卷表达了市民对深圳公园亲自然、人性化服务设施的需求。

对深圳公园存在的短板,受访者中 53.47%认为公园、绿道可达性不足,51.11%认为公园覆盖不足,40.24%认为自然野趣不足;对游憩空间,61.9%认为急需可搭帐篷的大草坪,52.98%急需儿童游戏空间设施,47.59%急需体育锻炼场地;强化滨海体验方面,61.9%希望建设滨海栈道,52.61%希望建设海岸公园,44%希望增加沙滩浴场、海上观光。

专家、市民、组织代表畅议“公园深圳”规划建设。

线上火爆,线下论坛也座无虚席。由深圳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朱荣远主持,专家学者、市民代表等面对面的交流,围绕公园品质提升和建设期待、规划落地和资源均衡配置、游憩步道特色打造和配套完善、儿童友好空间和宠物活动区域增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双碳”落实等热点关切,发言踊跃。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何昉认为,“一脊一带二十廊”的编制,要注重设计细节,如增加生物廊道建设修复,保护野生动物栖息生境。深圳本土文化研究者南兆旭认为,深圳公园城市的规划和布局,追求数量之外更要注重品质,减少对生态本底的干预破坏。海洋环保组织负责人沈晓鸣建议,“山海连城”的公园深圳,要突出海的元素,增加海洋类公园、提升公众海洋文化和自然保护意识。户外运动组织负责人马啸认为,在塑造330公里生态游憩绿脊的同时,应配套建立企业、社会组织参与远足郊野径、主题游径、服务救助场所等运营维护的机制。

市民在留言板上写下对“公园深圳”的心愿。

项目组负责人表示,“开门做规划”将广纳专家、市民的合理化意见,完善提升草案的科学性、合理性。瞄准“山海连城,公园深圳”愿景,深圳至2035年将全面建成山海连城、全民共享的公园城市。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人为本、全民共享;综合统筹,多方参与;创新引领,节俭高效”的原则,三年内将推出山海连城、生态筑城、公园融城、人文趣城四大行动计划。近期,深圳将以重大工程和重点任务为突破口,分区分类推进公园城市全域营建。

市民纷纷在假期走进公园游憩。

(原标题《万人参与问卷调查,共绘“山海连城·公园深圳”》)

见习编辑 饶欢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范锦桦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