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典译制片打开名著阅读新视角 “当名著遇上电影”系列活动开启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焦子宇
2022-05-30 10:57

5月29日晚7点,《当名著遇上电影》系列活动之“电影配音与名著阅读”读书讲座在深圳图书馆南书房举办。作为资深媒体人、朗诵艺术家、教育专家和影视配音创作者李绍成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带领到场市民重温中国电影译制片,解读家喻户晓的中外名著。活动现场吸引了众多热爱阅读、喜爱配音的读者参加。据悉,本次活动系深圳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的重点主题活动之一。

李绍成通过丰富的电影视听资料,引领大家走进曾经创造中国电影辉煌巅峰的艺术殿堂——上海电影译制厂,走近邱岳峰、孙道临、苏秀、尚华、童自荣、乔榛、丁建华等大师级配音演员,品鉴他们的艺术创作过程和语言魅力,并观摩经典译制片《简爱》、《巴黎圣母与》、《王子复仇记》、《战争与和平》等精彩片段。

据李绍成介绍,他自己与译制片有着“不解之缘”:在中国那个只能通过银幕了解世界的特殊年代,见证了了中国电影译制片的辉煌时期,中国人基本都是通过看外国电影才知道了很多的世界名著,而那时候包括自己在内的国人,一度认为外国电影演员就是一群说着地道的“中国话”的。后来在上海读书期间,他与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有了亲密接触,也和当年的那些仰慕的配音大师们有了面对面的经历,这对他从此爱上电影配音艺术一发不可收。

“中国的译制片配音对于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人接触世界名著,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是说居功至伟!”在讲座中,李绍成谈起了译制片的诞生与发展,谈起了那些曾经作为“特供片”的世界名著电影,是如何通过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配音大师们,把经典对白变成了通俗易懂、耳熟能详的“中国声音”,让处于文化饥渴年代的中国人如沐春雨,如饥似渴,一部部世界名著通过“电影配音”走心入脑,让中国爱上了名著,爱上了读书。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配音大师的逝去和原声大片的引进,中国译制片配音进入低潮时期,但是,那些经典作品和耀眼的名字历久弥新,今晚再次走进译制片配音的世界,让在场的读者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艺术的震撼和感动。

“经典译制片配音艺术不会过时,配音大师的声音魅力历久弥新!”正是源于这样的一份初心,李绍成把推广中国译制片配音讲座当做了自己的一份执念。除了自己从事过影视配音创作外,他潜心研究上译厂大师们的配音艺术特色和创作历程,挖掘银幕背后的“好声音故事”。他多年以来致力于通过电影配音讲述名著故事:在校园、图书馆、书城、社区举办多场电影配音艺术讲座。在中小学校园,他教育孩子们通过配音爱上名著,爱上读书;在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他创办了“历程说配音”系列讲座,让大学生品味中国曾经的译制片配音巅峰时期;在社区,他通过演出和讲座,唤醒中老年人对译制片的那份情结,让配音爱好者更加喜欢语言艺术的“中国味道”……他喜欢大家叫他“历程老师”,以配音形式创作的“历程说西游”、“历程说三国”故事书登上喜马拉雅听书平台的金牌栏目,收听率突破五十万人次。令他欣慰的是,如今的年轻人对配音情有独钟,各式各样的配音秀平台和创作机会层出不穷,很多人喜爱配这些老电影的片段,并由此带动了配音市场的繁荣。

据深圳图书馆读书活动负责人介绍,和李绍成老师共同策划“当名著遇上电影”活动,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他对名著译制片的深层次解读,正好贴合深圳图书馆一贯秉承的倡导全民悦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的理念,通过“读名著,品配音”这样的新颖视角,在阅读形式和内容上进行探索和创新,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可以更好地提升广大读者读名著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本次讲座活动每月一次,共有十二场名著与配音的解读讲座,推出十余部名著影视作品,除了大家熟悉的那些世界名著以外,还有李绍成最擅长配音唐僧师徒的《西游记》专场。另外,深圳图书馆还与李绍成老师共同策划了十场走进青少年阅读基地专场讲座“名著电影配音艺术”。

讲座最后,特设了互动环节,听众们纷纷上台进行名著电影配音表演,过了一把配音瘾。有观众表示,“通过配音来读名著,既新鲜又直观,可以更全面地感受名著的魅力,这样的方式很吸引我!”

(本文图片由南山书城提供)

(原题《用经典译制片打开名著阅读新视角——“当名著遇上电影”系列活动开启》)

编辑 (冻结)陈冬云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