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产”长篇小说《清平墟》出版,以蚝和粤剧发掘深圳文化的根脉

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2022-05-09 16:00
收录于专题:专题 | 宝安文体
摘要

该小说由深圳作家郭建勋创作,是一部以新桥街道清平古墟的“历史故事”为背景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蚝和粤剧为元素等,发掘深圳文化的根脉,时间跨度为上世纪40年代至改革开放

两年前,一部在文博会上“叫卖”的长篇小说,日前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该小说由深圳作家郭建勋创作,是一部以新桥街道清平古墟的“历史故事”为背景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蚝和粤剧为元素等,发掘深圳文化的根脉,时间跨度为上世纪40年代至改革开放。

在郭建勋的长篇小说《清平墟》中,清平墟楚家,以产蚝雄于岭南,楚家四个儿子,分别叫楚孚生、楚协生、楚稔生和楚俊生。故事从日本人冢二带兵进驻清平墟开始,家国存亡之际,老大老二老三三兄弟开始各自的命运抉择,楚孚生降日为汉奸,楚协生是国民党的军官,楚稔生是一名东江游击队的队员。三兄弟之间为国家、民族、信仰、组织、爱情等开展一系列矛盾和斗争。

老大楚孚生从老二楚协生手中抢过粤剧名伶凌小蝶,但结婚当天凌小蝶却因为一颗人头昏迷不醒几年;老二楚协生为抢回凌小蝶以夜袭日军的名义几度攻打清平墟,又拼命剿共,将老三石稔生推入悬崖;老三楚稔生和他的女朋友秋蝉由学生成长为游击队战士,香港沦陷后,护送文化名人离港而受重伤,秋蝉被日军飞机炸伤,后挽救失事的飞虎队队员怀特,两人结婚赴美。小说还以较大篇幅刻划抗日名将香翰屏等人,展示他们复杂的心路历程。

老四楚俊生是故事的讲述人,他是个哑巴,由他穿引讲述中国人与中国人、中国人与日本人、兄与弟、男人与女人、人与蚝之间的关系。他是个通灵者,能够变成蚝,能够观察和体悟“上天入地”的各种奇妙的心灵之旅,打通人与人、人与动物、历史与现实、真实与幻景之间的墙篱和叙述上的隔阂。小说还大量植入深圳传统文化元素,如饮食文化、戏曲文化、民风民俗等,再现近代深圳的生活图景。又用魔幻手法展示历史、生活、人性内部的波诡云谲。

郭建勋1993年来到深圳,先后创作出版《天堂凹》《桃符》等10余部作品,其中,《天堂凹》还还被中国电影集团改编成同名电影。郭建勋将文学比作他的药,在他自认为最重要的三部长篇小说中,他把《天堂凹》被喻为打工的药、《桃符》被喻为故乡的药,而《清平墟》则被喻为历史的药。

谈到是什么机缘让他创作《清平墟》。郭建勋说,很多人,包括像他这样的作家,生活的深圳的外围和表面,像泡沫。这固然有经济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文化的原因。他说:“虽然生活在一个地方,但其实在很长时间里,外来人与本地人两个人群很隔膜,像隔着一块玻璃,各讲各活,各活各的。”

郭建勋还坦承,他早期的一些作品,曾对本地人和本地文化进行过一些不实的抒写,比如,笔下的本地人大多是“包租婆”“包租公”。从40多岁开始,郭建勋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他觉得,自己已然是深圳人,应该活到深圳的里面去,而不应该仍然像泡沫一样飘在外围浮在表面。也从此时开始,他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和研究深圳本土文化,还深度参与深圳本土民俗的搜集、发掘和整理,先后参与10余部深圳非遗书籍的编著。

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将工作室迁至新桥,毗邻清平古墟,几乎与古墟厮磨,从而知道该墟的前世今生。他就此萌发写一部清平墟的书。“当然,小说《清平墟》并不是为历史的上的清平墟‘作传’,就像小说《白鹿原》并不是为白鹿原‘作传’一样,小说是虚构的,借清平墟这个地方演义一段似实而虚的故事而已,这个需要读者理解。”郭建勋补充说。

郭建勋系湖南桃江人,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深圳市宝安区作家协会主席。出版长篇小说《桃符》《天堂凹》、中短篇小说集《鸡鸭小心》、散文集《梅花盐》等10余部。曾获广东省首届“大沥杯”长篇小说奖、深圳青年文学奖、深圳十大佳著奖、曹禺杯全国优秀剧本奖、2019年《小说选刊》全球华语微型小说一等奖、广东省优秀剧本奖二等奖等。

编辑 昌慧 审核 汪新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