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专访3位“新九叶诗派”诗人:唐诗是“母乳” 西诗是“洋奶”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2022-04-11 08:29

《新九叶集》封面图 中国是诗的国度。数千年的诗歌创造,积累了丰富遗产,而不同时代的人们也不断将新元素融入诗歌中,形成独有的诗歌流派,用优雅的诗词艺术表达情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诗人自选的基础上,推出了由李笠、金重、高兴、少况、树才、黄康益、骆家、姜山、李金佳9位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的诗歌合集。因为这9位诗人有意向历史上的“九叶诗人”致敬,就取了“新九叶集”的名字。《新九叶集》出版标志着新九叶诗派的雏形已成。近日,记者专访了该诗派中的深圳诗人骆家、北京诗人高兴和树才,体会诗背后的韵味,感受新九叶诗派的独特活力。

“新九叶”源于对文化记忆的尊重

《新九叶集》以中国新诗和当代西方现代诗为大背景,收录了曾求学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坚持诗文创作兼翻译的9位诗友的作品,这些作品创作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

骆家

谈及诗集编辑过程,主编之一的骆家表示,最初由诗人筛选30首诗歌,编者从中编选20首。短诗必选代表作,除个别力作和特别声明之外,长诗一般不选;时间覆盖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各个时期,以此体现诗人30年创作全貌。同时,对创新突破实验性作品适度放宽;题材、语言风格或格调形式尽力避免重复。“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王家新对九叶诗派素有关注和研究,他最先提出类似‘新九叶’的想法,得到我与金重、树才等积极响应。于是,名字由此而来。”骆家对记者说。

“推出《新九叶集》,是一种对‘文化记忆’的尊重、仰望和对中国新诗的传承担当。无论在哪个历史节点,诗人们总是能率先指认出‘新时代’的特质,并在新的历史诗篇中发出声音。”骆家表示。

在树才看来,“新九叶”的几位诗人有三大特点。其一,都是北外毕业,精通一门外语,能写能译,气质上拥有学者诗人的潜质;其二,写作风格截然不同;其三,身上拥有中国新诗可贵的传统,即结合了感性与理性,具有研究的眼光和批评的自觉。这与高兴的看法不谋而合。“‘新九叶’诗人既从事诗歌创作也进行诗歌翻译,二者互为补充、互为拓展、相互激发;其次,诗人们的专业涵盖各个语种,且诗风截然不同。而恰恰得益于这种不同,‘新九叶’的诗歌体现出了鲜明的丰富性和多元性,达到理想的诗歌状态。”高兴说道。

“新九叶”除了诗人诗歌气质、精神底色相投外,在诗歌创作方面也有对九叶诗派的认同和确认。“我们并不讳言是喝唐诗的‘母乳’和西方现代诗的‘洋奶’长大的诗人。”骆家表示。

据悉,新九叶诗派目前已扩展到10人,并于2021年6月出版了第二本作品——《新九叶译诗集》。

创作始于理想终于勇气

《新九叶集》的作品覆盖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各个时期,阅读时不难发现诗人诗风的变化。

高兴

“我的诗歌多在字里行间体现出孤独、忧郁、独白的气息。也许是因为我成长在江南,诗中温婉气息比较明显,水的意象也频繁出现。”高兴坦言,10多年来,其作品逐渐变得更加冷峻、不动声色,语言也由偏抒情变得偏叙事。然而不变的,依旧是内在的孤独和时间的流逝感。

据了解,高兴走进诗歌世界纯属“偶然”。2005年,在井冈山参加红色之旅中,他因一场事故肋骨断裂。在卧床休养的日子里,高兴深感时间的无边无际。“我需要某种东西来抗衡时间,于是我便开始构思诗歌。诗歌文字简洁短小,其隐喻的感情抒发也是在抗衡时间的单调和身体伤痛。”高兴最初的写作主题多以“疼痛”为主,但写着写着便不自觉地拓宽边界。他开玩笑地告诉记者:“写诗不是一时一刻的事,它得有很长的铺垫,需要一个契机。回想起来,也许那场交通事故就是开启我诗歌之路的契机。”

1983年,树才考进北外,主修法语和俄语。他坦言,最初写诗是源于兴趣。高中就开始写诗的他来到北外后,经历了大学生诗歌运动,与其他同学共同组织了“尝试文学社”,也开始在诗中寄托对未来的期许。“当时,校园里崇高浪漫的诗歌氛围把我的兴趣变成了理想,但真正踏上写诗道路是从我参加工作以后,那时起,我才真正把诗发展成了与精神理想有关的外在表达。”树才认为,写诗仅仅靠年少时的才情和浪漫理想是不够的,还要有“成熟的勇气”。“诗歌不需要‘天天粘着’,但要守住心里独一份的语言,即具有个人特质的语言。”

而骆家诗歌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抓住实物与呈现画面,他的诗歌不只有虚无缥缈的情绪,还有具体实在的事物,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描绘,呈现了一幕幕具体的画面,形成了诗歌中的画面感。虚无缥缈的情绪与具体事物、画面融合,将虚无化为实在,也为实在图上朦胧的色彩。

诗歌是关于生命的东西

文学离不开形式,只有当词语相互撞击时,一种超现实主义的诗意才会产生。

树才

“记录生活不是诗歌本质,诗歌是关于生命的东西。”树才对记者说。“诗歌的简约决定了使用汉字的准确性,诗歌传递的不是信息而是意义,因此,离开了语言,诗歌什么都不是。”

在高兴看来,诗歌写作,要有思想维度和批判的锋芒,即要有独特思想,用自己的眼光打量世界,才能避免低层次重复。“诗歌创作讲求独特性、创造性和思想性,这离不开诗人自身的艺术修养与后天不断地拓展积累。”如何提高修养,高兴认为,阅读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是没有边界的,不仅指读一本书,还指阅读生活万物。”在他看来,诗意无处不在,随处皆可提炼。“诗意是你与事物接触的一刹那,被唤醒的。”

当谈及年轻人如何读诗时,树才表示,读诗心态要放松,用心感受诗人的语言构成和特点,“诗歌里有隐喻、有智慧,其创造力在于语言的妙用,滋味非同一般。”树才笑着说。

(原标题《本报记者专访3位“新九叶诗派”诗人 唐诗是“母乳” 西诗是“洋奶”》)

见习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张雪松 关越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