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 | 惠企政策红利显现 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吴燕妮
2022-03-29 09:13

■ 提要

从目前的整体情况看,深圳全市工业企业总体上调整到了正常生产经营模式。下一步,深圳将持续完善纾困助企政策支持,重点发展网络与通信、智能机器人、高端医疗器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产业规划与政策完备、制造业园区大片连片、重大项目招引全程服务、市场主体梯次培育等多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同时不断优化调整现有数字经济产业支撑体系,加大对重点企业、项目和新兴业态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圳惠企政策“组合拳”的叠加优势已充分显现。图为繁忙的盐田港。深圳特区报记者 齐洁爽 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17日召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我们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断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快速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持就是胜利。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2022年1月以来,深圳遭遇多轮疫情考验,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携手抗疫,全力打好疫情歼灭战。作为经济特区、产业重镇和外贸大市,深圳在全力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的同时,抢抓经济社会发展时间窗口,分区分级分类实施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为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全力稳增长促发展,3月24日,深圳市政府印发《深圳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共8部分30条,突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惠企纾困政策精神,凝聚社会各界共识和合力,普惠性与重点行业兼顾、直接资金支持与缓缴相关税费并行,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精准直达、务实管用。据初步测算,通过减免、补贴、返还、缓缴等多种方式为市场主体减负约750亿元。

3月27日,深圳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市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不放松,坚持把防疫工作放在第一位,不断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扎实有力推进“双统筹”,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深圳坚持双统筹,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经济,从近期经济数据和指标看,经济显现较强动能。一是工业企业用电量已达到3月13日之前的水平。有的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其中,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较快的三大行业是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分别达17.65%、13.61%、12.83%。二是高新产业园区企业基本实现正常运行。据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消息,相关行业领域的头部企业在落实好相关防疫要求的情况下,已基本实现正常运行。富士康著名的“黑灯工厂”全智能化无人运作正常运行;比亚迪深圳汽车总装工厂车间已基本恢复生产,口罩车间有序运行,为深圳输出防疫物资。三是航运物流保持高效运转。疫情期间,深圳有关部门通过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视频监控、无人机电子巡航等手段,加快了船舶进出港审批流程,为进出港货轮提供便利。2022年3月,深圳港平均每日靠泊船舶132艘,集装箱吞吐量平均每日6.4万标箱,出入港拖车平均每日2万余辆,其中大铲湾码头外贸业务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1-2月进出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2.3倍,港口整体运行平稳有序。深圳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前2个月,深圳累计进出口506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四是研究创新工作持续不中断。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受疫情防控政策影响的一周时间内,相关研究机构共有超过100名科研人员、1000名研究生进入封闭工作,继续推进科研创新工作。五是金融机构保持高效运作。深圳作为重要的金融中心,在疫情防控期间,众多金融机构保持高效运作,全力保障金融系统稳定运行。3月22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深圳高新投集团旗下高新投融资担保公司签约,正式启动新一轮深圳市“创业担保贷款”金融惠企政策,为深圳创业者提供总服务规模超过50亿元的资金池。同时,深圳金融机构全力协助市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用途涉及深圳市本级和全市11个区的项目,主要投向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和生态环保等领域,为推动深圳市支柱产业发展,更好助力深圳精准防、稳增长、惠民生举措落地见效作出贡献。

上述情况说明深圳惠企政策“组合拳”的叠加优势已充分显现。

一是在产业链方面,全力保障深圳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作为中国经济开放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深圳是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在本轮疫情中,深圳克服多重困难,成立市区两级工作组,采取“白名单+每日核酸检测+闭环管理”等方式,坚持“一链一策”“一企一策”“一厂一策”,全力支持解决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龙头企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出台各项助企纾困的政策措施,及时协调解决项目面临的卡点堵点,不断提高支柱产业应对疫情冲击的韧性,全力保障了产业链关键环节集聚区域生产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二是在中小企业方面,出台纾困解难一揽子政策,全力保障市场主体经济活力。目前,《深圳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惠企政策举措已经出台,全市上下正在加紧实施。在降低经营成本上,深圳推行一系列减免租金、降低税费的政策,同时鼓励银行推出抗疫贷、复工贷等线上化、纯信用金融产品,开设因疫情受困企业融资绿色通道。受疫情影响较严重地区的用人单位,可以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制造业小微企业、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市、区政府以及市属、区属独资、全资、绝对控股国有企业的房屋,免除3个月租金、再减半收取3个月租金。上述举措对全力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运行,具有积极意义。

三是在民生方面,深圳持续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减少疫情防控对民生的影响。在保障就业稳定方面,深圳全方位加强了就业保障,防止出现大规模裁员,协助维护劳动者的工资、福利等合法权益。截至3月23日,全市累计举办线上招聘活动239场次,发布岗位数约24万个,对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安排服务专员“一对一”重点帮扶。在保障市民基本生活方面,深圳不断完善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政策,确保各类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供应通畅、价格稳定,居民核酸检测、看病就医等便捷顺畅。

综上,从目前的整体情况看,深圳全市工业企业总体上调整到了正常生产经营模式。下一步,深圳将持续完善纾困助企政策支持,重点发展网络与通信、智能机器人、高端医疗器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产业规划与政策完备、制造业园区大片连片、重大项目招引全程服务、市场主体梯次培育等多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同时不断优化调整现有数字经济产业支撑体系,加大对重点企业、项目和新兴业态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编辑 特区报-秦天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新闻网-曹亮
(作者:吴燕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