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博40年|付莹:感恩时代,情系“海纳百川 兼收并蓄”的改革开放史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文 马德瑞/视频
2022-03-28 01:24

付莹是深圳博物馆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心主任。他的经历比较传奇,大学专业学的是管理,之后去了高校教法律,2008年又从甘肃调至深圳博物馆负责改革开放史研究。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心是深圳博物馆的一个内设机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中国博物馆界具有“唯一性”。改革开放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这与付莹的经历不谋而合。实际上,他也是因为2008年深博新馆开馆筹备“深圳改革开放史展览”的契机,才与深圳这座改革之城结缘的。

与时俱进!从“成就展”到“历史展”

在内地有稳定的工作,美满的家庭,生活节奏舒适。付莹来到深圳时已不算“年轻”,跳出舒适圈,面对新人、事、物,这对他来说也是一次“人生的变革”。2008年,从踏入深博的第一天,付莹就一头扎进了深圳改革开放史的研究之中。而这一年,正好是改革开放展览发生变革的一个分水岭。2008年12月25日,在改革开放30周年到来之际,位于市民中心东翼深圳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深圳改革开放史展览也如期顺利展出。在此之前,深博也曾经多次举办过相同主题的展览,但它们仅仅停留在成就展、成果展这个层面,2008年是首次从“史”的角度,开创性地以“历史展”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对此,付莹有自己的思考。“2008年之前,因为历史积淀薄、时间短,不能对大的历史阶段作出清晰地划分,不能对一些理论性政策性较强的问题作出很好的解答,所以不具备筹办大型的综合性历史展览的条件。”付莹说,“但是,从2000年,也就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开始,我认为深圳博物馆人对改革开放史物证的收藏和展示理念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往的收藏、展示工作都是围绕体现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就、改革开放的成果而展开,但从2000年开始,深圳博物馆意识到改革开放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积淀,与此同时,理论界也对改革开放历史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并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所以大家想到从留存改革开放历史和深圳城市记忆的角度来谋划工作。这就突破了以往单纯为宣传和展示特区成就而征集藏品、筹办展览的思维模式。历经数年的辛勤筹备,在这个历史展览中,不仅能看到反映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内容,也能看到改革开放的阶段划分、清晰历程,尤其突出体现了重大事件、重要内容,这是一个质变 。”

2008年,“深圳改革开放史展览”顺利推出,引发轰动 ,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报道。2009年荣获第八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精品奖。从此开启“一路开挂”模式。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深博进一步完善了“深圳改革开放史展览”,并成功接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观展。2015年,国家文物局首次将改革开放文物纳入“文物信息登录系统”。“在此之前,关于改革开放文物有各种称呼,有叫实物的,也有称资料的。”付莹说,“登入这个系统标志着改革开放文物的史料价值被官方正式认可。”

能拼能打!多次高水准完成布展“大考”

到目前为止,深圳博物馆有关改革开放的收藏,实物类藏品已经达到4万件,非实物类影像资料有20万件,数量十分可观。从质量方面看,深博的藏品中有相当一批是来源于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标志性事件的见证物,如土地拍卖槌、深交所的开市钟等。“这批资源在国内大型综合性展览中,以借展的方式被反复使用。”付莹说。从收藏的品类上讲,深博的改革开放文物涉及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可谓门类齐全 、自成体系。“一些品类可以单独拎出来,举办专题性展览。比如,反映早期的基建工程兵 、小平视察深圳等这样一批资源可以单独地划归一个类别。”付莹说,“改革开放历史文物在深圳博物馆的收藏系列中属于特色藏品、拳头产品 ,是我们的一种优势资源 。”

深圳博物馆历来对改革开放史主题相关工作高度重视。付莹2008年调至深圳博物馆工作,2009年深博创新性地设立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深圳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心”。“内地其他博物馆大多有类似历史研究部、展览部、社会服务部、文物保护中心等内设机构,但没有专门的改革开放史研究机构。”付莹说。深博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心一经设立,即在更高起点上担起深圳改革开放史文物资源收藏、研究、展示利用的重责。作为中心负责人,付莹身上的担子不轻。

2018年10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深博出色完成“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的筹展工作。2020年10月,再次高质量完成“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展览”的筹展任务。历经数次“大事件”的考验,团队战斗力拉满,战斗值高企,作风顽强。

自从调入深博,几次筹备改革开放展览的大事件付莹都赶上了。筹展期间,他和同事们真是闻鸡起舞,日夜兼程。加班到深夜,甚至不眠不休是常态。付莹说:“ 这是我们理应高标准完成的精品力作,马虎不得。”他同时表示,特区有特区的工作节奏,每个人都要跟上节拍。令付莹感叹的是,深博对改革开放历史文物资源的收藏和展示利用有着高度的敏感和自觉。“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并题词,各地都来深圳学习取经,深博凭着职业的敏感、责任感认识到应该把经济特区开创和建设的内容纳入展览,并为此展开专门工作。1985年,深博成立了特区部,专门收藏改革开放历史文物,专门研究改革开放历史,并着手筹备1988年《今日深圳》展览。我认为,这是深博收藏、研究和展示历史上一次了不起的自醒、自觉。正是凭借这份职业敏感、自觉,我们从此养成了跟踪深圳发生的重大变革事件、“深圳奇迹”的习惯,并进行了不间断、大规模的收藏,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展览,尤其是重要时间节点、节庆和纪念活动期间的大型综合性展览,影响非凡。到如今,大家谈到筹办改革开放主题展览总绕不开深博。”

多维展示!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未来可盼

收藏、研究、展示,是博物馆的三大基本职能。在广泛收藏的基础上,开展深入研究,方能做出高质量的展览。深博的改革开放史研究在业界也是独树一帜。付莹说:“研究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依托,展示利用的前提是必须做好研究。因此,深博非常重视研究工作。我们开展改革开放历史研究有它的特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博物馆研究的对象是文物资源。不同于一些学术机构比如高校、社科院及地志编撰机构等,两者研究的关注点、侧重点不同。 我们更注重文物内涵的挖掘、文物信息的解读。”

“其二,我们的研究需要考虑直接服务观众的目的,跟社会公众的感受密切关联。凡是我们的展览之类的文化产品涉及到的重大问题,一旦为社会所关注,理所当然的成了我们研究的课题,也即问题导向。这些研究成果还要经过展览语言的转化,我们称之为‘二次创作’,这就是博物馆研究工作的另一大特点。从以上两个方面考虑,深博的改革开放历史研究收获了一批有代表性、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比如综合性的有《深圳改革开放史》《深圳特区史》《特区创业史》《宝安30年史》《深圳重大改革创新史略》等。还有一些专题类,比如我们研究了深港关系 、深圳二线关等,这样一些研究成果无疑对开展后续工作起到支撑作用 。”付莹说。正是基于扎实的研究,深博推出的一系列改革开放主题展览,内容既能达到史实准确,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严格标准,又能满足凸显重大事件、出新出彩的高标准,成为了深博的特色产品、拳头产品。

如今,市民中心对面的“改革开放展览馆”已经成了广东人民引以为豪之地 、全国客人来粤必看之地 、外国友人喜闻乐见之地。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站在新起点上,深博改革开放史收藏、研究、展览将“刷新”“重启”。“宏大叙事风格的展览我们已经做过了。现在的观众更需要个性化、多样性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付莹说。他透露,“我们现在正在调整思路,在继续办好综合性展览的同时,尝试从小切口切入,筹备一些特色展览,比如叙事的主角切换为普通市民、创业创新者等,更接地气。2021年我们推出的‘追梦——我和深圳的故事’展览,就是一次有益尝试。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


编辑 纸媒推送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刘思敏,产品-赵偲容(视频直播)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文 马德瑞/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