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顶级科创湾区,“共享创新”是必由之路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 文/图
2022-03-01 09:11
摘要

今年恰逢粤港澳大湾区协议签署5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综合实力要实现显著增强的一年。为更好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昨日,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了《共享创新——加速迈向全球顶级科创湾区》专题报告,并邀请专家学者聚焦大湾区市场化创新特征、数字经济特性和龙头企业所长,对报告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会专家正在对报告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今年恰逢粤港澳大湾区协议签署5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综合实力要实现显著增强的一年。为更好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28日,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了《共享创新——加速迈向全球顶级科创湾区》专题报告,并邀请专家学者聚焦大湾区市场化创新特征、数字经济特性和龙头企业所长,对报告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发表演讲。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面对科技驱动、数字经济浪潮和湾区竞争,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科创赶考的路上,有条件、也有能力成为全球顶级科创湾区,而打造共享创新科创生态、通过先强带后强、促进多方资源同向发展正成为必由之路。

可喜的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的深圳,已经在共享创新先强带后强的路上快走了一步,也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探索共享创新和生态协同发展作出了表率。

打造世界顶级科创湾区,共享创新是新范式

科技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所倚,更是实现新跃升的根本动力。当前,数字新热潮席卷之下,以旧金山、纽约、东京和粤港澳为代表的世界四大湾区,创新模式由行业内部转向行业间融合创新,创新场景从过去地理承载空间转向虚拟数字平台,创新活动开始逐渐突破空间限制,呈现出许多新特征。

回看粤港澳大湾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正从并行走向携手,东西两岸产业创新正从同质化竞争走向差异链式协同,大中小企业也正从单打独斗走向生态式发展……

对此,本次发布的《报告》指出,共享创新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球顶尖科创湾区、服务科技强国建设的新范式和关键点。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对理解共享创新做了三点说明。他说,创新不仅仅是个别企业的问题,它有知识外溢,使得知识能够传播、能够分享、能够在企业间交流过程中得到扩散;大湾区是一个城市群,城市群的发展会使各种各样的人才聚集,这种聚集能够产生新的概念、新的理念、想法和技术,从而指明了创新的方向;而共享创新,不仅仅是创新活动本身,它是指一个公司或一个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够为大家所共享。

以深圳为例,深圳正努力与香港加强合作,积极探索打破行政边界和城市边界,发挥共享创新的红利,正所谓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从西丽湖往南直至香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科技创新孵化器,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一条汇聚两地创新元素的大湾区知识链,正在发挥比较优势,迸发更大发展能量;在两地城市间大学的实验室,一些科研机构、研究中心等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正在统一起来,真正打破两地刚性的障碍,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共享创新符合当前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的基本要求,非常具有时代性。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职委员刘忠朴说,共享创新是在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后,进入到创新更高的层次和形态,对大湾区构建全球的创科中心具有巨大指导意义和价值。

值得指出的是,产业创新一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亮丽招牌,专家认为,在新时期,共享创新更要推动软、硬、大、小产业和企业之间的融通共创。中银香港经济及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表示,大湾区要培育更多如华为开发者、腾讯数字生态、广汽智联等产业融通形态,不断做大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的协同产业创新。

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刘成昆教授也表示,大湾区需要加快产业经济从制造生态向数字生态转型,支持硬件企业+内容企业数实融合创新,促进硬件设备和数字内容的价值协同,推动腾讯、华为、中国平安、中国电子与比亚迪、富士康、美的等打造数字融合标杆示范,通过数字能力全产业链嵌入,有效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

推动共享创新,核心在于先强带后强

《报告》指出,推动共享创新,核心在于先强带后强,从城市区域和行业企业两个维度出发,让创新观念、创新活动、创新成果拓展到更广泛的维度、覆盖更多领域、惠及更多的群体。

企业一直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活动的主要角色之一。然而,相比欧美巨头,湾区大企业还不够大、不够强,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郭万达指出。

《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科技公司市值50强中,旧金山和纽约湾区分别有16家和9家企业,而粤港澳大湾区仅2家上榜。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百强中,旧金山湾区34家,粤港澳大湾区仅5家,总体仍是量质齐低

所以,大企业要有大作为,龙头企业要有大担当,承担起先强带后强的关键角色作用。樊纲建议,先强带后强是要以科技力量比较强、科研经费比较充足的大企业为核心,带动周边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包括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外包、技术转让、大中小企业间的竞争,从而使得大大小小的企业都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不仅仅是大企业得到成长,也辐射带动中小企业能够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樊纲说。

再看深圳,深圳大科技企业众多,以华为为代表的硬科技,和以腾讯为引领的数字平台,正在双轮驱动、同向发力,更好融入国家科技强国战略,主动挑大梁”“担任务,携手中小科创企业,主动承接、出色完成国家与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例如,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在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上已经和诸多中小企业进行了深度合作,并且找到了彼此协同发展的关键节点;在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方面,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为进一步推动深圳涌现更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出更多贡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也举例说道,深圳的产业集成创新是一种规模化创新,大量的中小企业在龙头企业庞大产业链上找到了节点。没有大企业,就难以实现巨大的、跨诸多学科的创新。

刘忠朴表示,未来要进一步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引导和支持,充分发挥其在创新活动牵头引领、创新资源配置共享等方面的领衔作用,带动更多的中小型科创企业创新发展,为大湾区科技和产业创新不断注入源源活水。

共建共创共享,加快迈向全球顶级科创湾区

事实上,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赋予的重大战略定位。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GDP突破12万亿元,地区经济总量超越加拿大和韩国;数字经济等相关高科技制造业产值占全国比重超35%。以制造基底+创新基因+数字基础为三大基石,依托以华为等智造龙头和腾讯等数字龙头为驱动的创新生态,粤港澳大湾区正进入智造+智创双中心驱动的新时期,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的根基也更加稳固。

《报告》强调,大湾区各城市在充分利用产业基底的基础上,广深港澳领衔,打破城市间区隔,共建环湾科创带,打造区域协同共生格局,实现共享创新的全地理支撑,打造支撑世界科创湾区的区域科创共同体。

对此,国家发改委原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建议,还要借全球之力、全国之力,加快组建更多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等创新力量,完善跨境创新网络,形成粤港澳紧密型科创中心的强大协调能力。

粤港澳大湾区还要主动扛起科技自立自强的大旗。樊纲总结道,市场化创新机制模式、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活动,是大湾区最鲜明、最突出的优势。大湾区应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数字化转型两大战略机遇,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本底,以共享共建共创为方向,构建共享创新的科技自立自强新范式、先强带后强的创新新路径

推动共享创新,要突出尖兵引领、生态共建。接下来,将以华为、腾讯、广汽、格力等各领域科创突围尖兵为引领,加速形成科研尖峰+技术转化的科创生态、巨头引擎+硬件创新的产业生态、平台驱动+创业孵化的数字生态,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迈向全球顶级科创湾区。

(原标题《打造世界顶级科创湾区,“共享创新”是必由之路》)

编辑 编辑-张克(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新闻网-曹亮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